经史百家杂钞(套装上下册)
编辑推荐
曾国藩,这位有着赫赫军功的一等毅勇侯,实际上是一位标准的文化人。能体现曾国藩文人情怀的,除开他自己创作的诗文外,就是这两部由他选编的诗文选本:《经史百家杂钞》与《十八家诗钞》。这两部诗文选本,收在清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全集》中,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清末民初研习中国古代诗文的读本。 1915年,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干振则枝披,将麾则卒舞。如是之书,曾氏《杂钞》,其庶几焉。”又说:“国学者,统道与文也。姚氏《类纂》畸于文,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毛泽东对曾氏选本的评价,应该代表当时社会,尤其是激进青年士人的普遍看法。今天,对国学有兴趣的年轻读者,仍可借助这两部选本,从正门进入中国古典诗文的殿堂。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经史百家杂钞》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在清代,在曾国藩之前,社会上已经流行着两部很有名的古文选本,一部是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纂的《古文观止》,一部是乾隆年间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这两部书,各有其优长,影响也都很大。但在许多方面,却比不上《经史百家杂钞》。 《古文观止》,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古文选本。但是,由于它是供学塾使用的读本,故而所选文章偏重文彩,偏重通俗,缺少一种学术的厚重和大文化的广博。《经史百家杂钞》则不然。《杂钞》在网罗文献的广博上和选文思想的学术底蕴上,无疑都是超过了《古文观止》的,而所选许多文章的可读性和观赏性,也是并不亚于《古文观止》的。“观止”者,观此为止也,其他不必看也。《经史百家杂钞》,可以说就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也可以叫作《曾氏古文观止》。
作者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颇多,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着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其中以《家书》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精彩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