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
内容简介
刘锦藻于同治元年生于上海,自幼便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其父刘镛聘名儒陈其炯至家塾课子,“督锦藻等读书綦严”。[1]刘镛还购得朱氏挂瓢居,锦藻与长兄读书之余散步其间。刘锦藻自云:“同治十二年,先光禄府君购得之。锦藻读书余暇,时偕伯兄虞衡君散步其间,荒池丛簿,足音跫然,耽其幽寂,辄思结庐,以资习静,卒卒未遑。”[2]并告诫子孙为学当专精:“吾初设肆时,讵意今日专精揖志,为之不已,以臻于是。意学问之道,铢积寸累,以底大成,亦若是矣。”[3]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锦藻“博洽群籍,与伯兄紫回水部同为名诸生”。[4]
稍长后,于光绪元年,锦藻补博士弟子。据周子美称:刘锦藻“少聪颖,年十四岁补博士弟子,嗜古积学,文章渊懿。”[5]又据锦藻同邑万洁居士言:“坚匏学士幼聪颖,年十四,学使胡筱泉侍郎奇其文,即补博士弟子员。”[6]光绪六年,锦藻岁试一等,补廪膳生。九年,其父刘镛又聘严珊枝教授锦藻兄弟备考。十四年,锦藻参加乡试,中举人。陈三立云:“举光绪戊子科乡试,甲午成进士,以前官候选郎中留就本职,签分工部。”[7]
[1]刘锦藻:《先考通奉府君年谱》,乌程刘氏光绪间刻本。
[2]刘锦藻:《小莲庄纪略》,载项文惠:《嘉业堂主—刘承幹》,第61页。
[3]汤寿潜:《刘贯经家传》,见《萧山文史资料选辑(四)》,第458页。
[4]陈三立:《清故内阁侍读学士刘君墓志铭》,见《散原精舍文集》卷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56页。
[5]周子美:《南浔镇志稿》,载《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20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622页。
[6]万洁居士:《坚匏盦集·跋》,见《南林丛刊次集》,民国二十八年(1939)铅印本。
[7]陈三立:《清故内阁侍读学士刘君墓志铭》,见《散原精舍文集》卷十七,第2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