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
编辑推荐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我以为欲是一个天然的事物,它本来无所谓善恶,它自是那个样子。它之不可渭为善或恶,正如山水之不可谓为善或恶一样。后来凶为欲之冲突而求和,所求之和,又不能尽包渚欲;于是被包之欲,便幸而被名为善,而被遗落之欲,便不幸而被名为恶了。名为善的,便又被认为天理;名为恶的,又被认为人欲。天理与人欲,又被认为先天根本上相反对的东西,永远不能相合。我以为除非能到诸欲皆相和合之际,终有遗在和外之欲,因之善恶终不可不分。不过若认天理人欲为根本上相反对,则未必然。
我今年八十七岁(1982年)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问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渭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渎,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内容简介
冯友兰,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哲学家,治中国哲学史迄今无出其右。《冯友兰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精选了其对极具代表性的思想流派和人之性情进行的详尽而深刻的解读。在哲学思想方面,冯友兰对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大家,在肯定他们所做贡献的同时也对他们的不足提出疑问和批评,最后结合当代实际情况,给出更加合理的思想方法。在性情方面,对于生死、理智、勤俭、风流、形象等方面也做了精辟而独有的分析。
《冯友兰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资料翔实、分析深刻、评价公允,精准地传达了冯先生“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的精神。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哲学;1920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跟随杜威等名师学习西方哲学;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回国;1923-1925年任中州大学哲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26年任燕京大学教授;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代主席、主席等职;20世纪30年代初完成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成为国内外学习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等。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