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版奥赛系列丛书·通用小学数学奥赛ABC卷及解析:数学(小学6年级)
内容简介
数学家们在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时有些主观考虑的.首先,每一个年龄段中,总会有部分孩子在数学课上感到“吃不饱”,应该为这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点东西提供给他们。当然这应该是比例很小的一群人,重要的是他们要实实在在地对数学有兴趣。换句话说,数学奥林匹克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活动,而是“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学生们参加的活动。“学有余力”是强调首先要学好课内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课外知识;“学有兴趣”是指对数学有兴趣,正像有那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一画画、弹琴和唱歌一样。只要这两方面结合得好,自然也就不会感到有负担了。
其次,数学竞赛仅仅是一项活动,不应该把它看得太重,要尽量用“平常心”来对待它。
最后,选材要精炼,不可面面俱到。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环境和氛围,提供处理问题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探索性很强的问题的讨论,在认识上有一个“升华”,其结果就是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是面向大多数的,它是一个基本要求。数学课外活动则不然,由于是面对很少一群人,就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场所,可以把内容搞得宽泛些,原本不敢放进中小学课堂的素材,可以先在这个范围内试一试,积累一定的经验,成功了再走下一步。
作者简介
吴建平,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学生数学》杂志主编。1986年起先后任北京数学奥林匹克学校主教练、北京集训队教练。1988年起任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秘书,参与国内数学竞赛的组织、命题、国家队、集训队和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主编或编写的数学奥林匹克书籍有:“国际数学奥林匹克30年”、“通用数学奥林匹克系列”、“竞赛数学教程”等,发表论文、竞赛辅导及普及文章多篇。1997年和1999年两次受命作为中国队副领队分别赴阿根廷和罗马尼亚参加第38届和第4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