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类·人工智能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人工智能的普及读物,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也可作为学校、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级人员的参考读物。 “人工智能”的宣传一定要借鉴以前的经验。 一是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不要炒作,当然更不能抓住一个词借题发挥。如果你宣传的是国际上创意的“人工智能”,就要溯本求源,把原委搞清楚。你可以自己创新,但要声明我说的是独创的“新人工智能”。 这就不仅需要有科学精神,还要有好的英文基础,不要出现环保初期把“谁污染、谁补偿”(polluters pay)译成“谁污染、谁治理”的现象。这既不符合法理又不符合实际的误导,甚至影响了国家政策,给人民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是“人工智能”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而是一种划时代的理念。从技术上宣传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应该全面、深化、成系统。作为一种新理念的宣传,必须从历史、人类、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环境与生态的多维度进行,因此要求宣传者必须至少有多个方面的成功实践才不能让人“不知所云”,才有实际作用,才不至于误导。这是一名科学家的良知和责任,如果连实践都没有,又如何虚拟现实呢? 三是对“人工智能”的预测,不仅要有科学的概念,还要有法治的观念。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已经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主要国家都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政策与措施。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个技术集群;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个系统的理念,“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把人们带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本书介绍了什么是人工智能及其由来,解答了它不可能“终结人类”等种种疑惑;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提出了人工智能目前能代替什么,而不能代替什么;阐述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应解决的问题,以实例说明每个人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人工智能。本书可作为人工智能的普及读物,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也可作为学校、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级人员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吴季松,1944年8月生,满族,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博导,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顾问,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国际局代局长、全国人大环资委研究室主任,原全国节水办常务副主任,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原北京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原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代表团参赞衔副代表(对外),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顾问。 在国际上主创知识经济学,《知识经济》获2000年"中国图书奖”,把循环经济学理念引入中国,有经济学和生态修复专著26部,38年来对106个国家做了循环经济、城镇化、生态系统与"一带一路”实地考察,在具体主管中国水资源的6年半中,主持制定并指导实施了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批4个***生态修复规划,至今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