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盒装典藏版全三册)
编辑推荐
罗曼·罗兰代表小说,1915年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拿下诺贝尔文学奖,创作耗时20年的文学巨著,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新老读者,它的主题思想是让人们学会如何正视磨难,好好生活。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经历犹如一首《命运》交响曲,不断与自我与外界抗争着,他是个如英雄般的史诗级人物,"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
翻译大家傅雷经典译本,他曾高度赞扬过这部作品:"这部书既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据作者的自白,说它犹如一条河。莱茵这条横贯欧洲的巨流是全书的象征。"
盒装典藏全三册,按照主人公年龄经历不同时期分册,使读者更直观了解不同时期主人公的性格情感转变,精美装帧设计,值得收藏。
内容简介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知名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为音乐奋斗反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本书共分三册,分别代表了主人公的三个时期:
上册是童年、少年及青年时期的克里斯朵夫,包含如下章节:1.黎明;2.清晨;3.少年;4.反抗。这一册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出生在德国一个比较穷苦的音乐教师家庭,在祖父的教导下逐渐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能,甚至得到了公爵贵族的嘉奖。但他天性的敏感及自尊让他在情感上多次受挫,开始是友情,后面还有懵懂的初恋。祖父父亲去世之后,他的家庭更加陷入了一贫如洗的状态,他肩负起了养家的责任,但他又因为生性耿直,不愿阿谀奉承,虚伪待人,最后遭人陷害失去工作,音乐上也反复遭人诟病否定,又在冲动之下为帮一个姑娘打抱不平犯下杀人大祸,他只能离开他的母亲,离开德国,逃往巴黎。
中册主要讲述的是青壮年时期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巴黎的生活,包含如下章节:1.节场;2.安多纳德;3.户内。虽然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巴黎一开始的生活还是不如意,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绝不为了世俗而改变自己的初心,也不为了口腹之欲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因此也赢得了一些人的尊重。在巴黎期间的生活对克利斯朵夫重要的一点是他有了一个真正懂他的朋友奥里维。在奥里维的支持下,克利斯朵夫度过了艰难的一段时间,承受过丧母之痛,继续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并且开始在音乐界声名鹊起。
下册概括起来可以称为旅程的终途,包含如下章节:1.女朋友们;2.燃烧的荆棘;3.复旦。克利斯朵夫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音乐作品被传颂得越来越多,他依旧是那个心直口快、直言不讳的人,因为又一次得罪人,他遭到封杀,幸得他之前的一个女性朋友葛拉齐亚暗中的帮助才摆平。然而,在一次"五一"节游行示威游行中,他不慎卷入革命党中,不仅害得奥里维被军警打死,自己也又一次犯下杀人罪不得不再次逃亡瑞士。意志消沉的克利斯朵夫在瑞士遇见了葛拉齐亚,发现她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爱人,然而命运弄人,葛拉齐亚的儿子坚决反对他俩在一起,不惜装病也要拆散两个人,两人只能遗憾分开。岁月流逝,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齐亚去世了,当克利斯朵夫从瑞士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国的社会生活中时,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敌人也和解了,并反过来讥讽像他当年那样反抗社会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专心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不问世事,完全变成了一个世故老人,直到死神降临。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部耗时20余年之久的长篇巨著,罗曼·罗兰从1890年就开始酝酿构思,1902年2月《半月丛刊》发表了小说的第一卷《黎明》,而直到1912年才刊行了第十卷即最后一卷《复旦》。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
(RomainRolland,1866-1944)
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
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代表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
《名人传》
傅雷(1908-1966)
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译作: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
《约翰·克利斯朵夫》
《名人传》等
著作:
《傅雷家书》
《傅雷谈艺录》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