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动物农场
编辑推荐
《1984 动物农场》:被译成65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董乐山、高源版本。
乔治·奥威尔的遗世杰作 经典的译本组合
《时代周刊》“百部经典小说”
兰登书屋“二十世纪百部小说”
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
翻译成六十五种语言,史上作品译本多的作家
精装珍藏版。
内容简介
《1984动物农场(珍藏版)》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特别可怕的是:人性已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一段写于五十年前的绝妙政治寓言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有一天这一切再重现……从未在任何极权国家生活过的英国人奥威尔,何以有如此天才般的预见和洞察?其实就象丁春秋的逍遥派、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作家们不过是透视了人性中原始而丑陋的东西。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
1921年,到缅甸当了一名帝国警察,深深同情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
1930年代,参加西班牙内战,后流亡法国。
二战中,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
1950年,死于缠绵数年的肺病。
英国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英语文体家。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疾病缠身,郁郁不得志,一直被视为危险的异端。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1984》与《动物农场》影响巨大,他以先知般冷峻的笔调勾画出人类阴暗的未来,令读者心惊肉跳。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如果说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他坚信在一个语言堕落的时代,作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上做一个永远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