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勃洛莫夫/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编辑推荐
世界“多余人”文学经典作品 俄罗斯三大“多余人”代表形象之一 奥勃洛莫夫性格,一种超越时代的灵魂病症 懒散,懈怠,逃避工作,害怕责任, 在幻想中编织人生并在现实中一一拆毁 这就是“奥勃洛莫夫性格”在我们身上的具体体现 也是时代变革中的人们常有的精神状态 面对冈察洛夫的经典名著《奥勃洛莫夫》 也是面对我们另外的一种认识和选择! 世界文学经典名著 国内译本 本丛书由翻译名家柳鸣九主编,多位著名翻译家、学者编选,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奥勃洛莫夫》创作于一百多年前,是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典型的“奥勃洛莫夫性格”,揭示了奥勃洛莫夫自我毁灭悲剧的深刻社会根源和人生根源。奥勃洛莫夫正直、善良、温柔,却慵懒懈怠、耽于幻想、无所作为、因循守旧,养尊处优,视劳动与公职为不堪忍受的重负。尽管他设想了庞大的行动计划,却无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只能躺在沙发上混日子,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懒汉和废物。小说细腻地描写了他精神上的死亡过程,表达了农奴制改革前夕社会强烈的反农奴制情绪和要求变革的愿望。奥勃洛莫夫是农奴制崩溃的产物,他的性格是死气沉沉的庄园生活对其生活精神影响的必然结果。他的形象标志着俄国19世纪“多余人”蜕化的极限,是一个没落地主的典型,这也是小说的成功之处。这个形象标志着19世纪俄罗斯文学“多余人”形象的终结。
作者简介
冈察洛夫(1812—1891),19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在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出生,父亲是富裕的商人。1834年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毕业后到政府工作达30年。184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堡之恋》(原名《平凡的故事》)出版,描写一个地主少爷顺应资本主义兴起的局势,成为一个实业家的故事,赢得了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好评。1852年至1855年间作为海军中将叶夫菲米?普佳京的秘书随他航行到英格兰、非洲和日本,后经西伯利亚返回俄罗斯。冈察洛夫据此旅途写作的游记《战舰“巴拉达”号》在1858年出版,翌年又发表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大获好评。1867年,他辞去政府职务,并发表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悬崖》(1869年)。冈察洛夫终身未婚,1891年在圣彼得堡逝世。作者总论自己的三部长篇小说,捍卫现实主义,反对自然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在当时颇有影响。 李辉凡,翻译家。1933年生,广东兴宁人,汉族。哈尔滨外语学院研究生毕业,在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进修多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合著《苏联文学史》《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独*《二十世纪初俄苏文学思潮》《文学·人学》《俄国“白银时代”文学概观》等。主要译著包括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老板》《中短篇小说选》,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雷巴柯夫的《短剑》,巴赫金的《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尼古拉耶夫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学》,以及《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蒲宁回忆录》等。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赴中国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1年后,多次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考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 柳鸣九先生一生潜心研究,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勤奋写作,可谓著译等身。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曾著有《法国文学史》(三卷本)、《走进雨果》《法兰西风月谈》《山上山下》等;翻译作品有《雨果文学论文选》《莫泊桑短篇小说》《局外人》《小王子》等。其中有三部作品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一部作品获“中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