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无边
内容简介
王忠民一直在文学路上,但二十年后,他不再只是诗人身份,他的小说、散文创作都有了一定成就。2017年桂林市秀峰区搞“三月三”诗歌赛,王忠民获了奖,来桂林领奖。我第二次见到了他。时间已将他锻造为一个成熟男人,身子胖了,脸黑了,牙更黑了。抽烟喝酒都很猛,印证了他常在网上说的“昨日跟盘春华、冯昱喝酒,今晚又跟盘春华、冯昱喝酒,明晚还跟盘春华、冯昱喝酒”的言语,在桂林喝了两晚,第三晚他赶到灌阳又跟朋友喝去了。好像有次在南宁我和盘春华调侃说:(喝酒)你和王忠民两个老乡欺负冯昱一个贺州人。无论怎么欺负,盘春华都是“霸权主义”。虽是调侃,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仨私交之好。通过王忠民之口,我还了解了不少贺州人,他评价我所认识的朋友结论跟我基本一致。有时候跟他聊天,就像读一篇纪实散文,我有了一个了解贺州的窗口。
王忠民是性情中人,不偏激,不乱搞事,心里透亮。结交这样的朋友,你是安全的。因了王忠民以及别的贺州好文友,我每次都把满意的作品交给《贺州文学》首发。在我眼里,哪里有喜欢的编辑,哪家刊物就是“名刊”。搞文学基本发不了财,搞文学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精神之碑,给读者提供一个看世界看世相的路径。所以,刊物无大小,编辑无大小,只有心胸有大小。
王忠民这次出版的是小说集,诗人写小说毫不奇怪。中国文坛上好的小说家,好些人原来都写诗。诗写得好的人写小说,语言上会占优势,还会把诗意带入小说中。我在《北京文学>上读到忠民发表的散文,也能读到隐藏的诗的影子。王忠民的诗写得空阔,小说却特别接地气。我也看过一些由诗人转过来的小说作者,语句虽好,叙述指向却虚无,情节细节都找不到落脚点,像一小团棉絮飘在空中。王忠民小说反映的生活都在我们的身边,他讲的故事就在眼前。县乡工作,农村工作.大部分是他小说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他有没完没了的下乡任务,但作为一名作家,他有如此亲历生活的绝好机会。非作家机关干部,去了回了,麻木了。而作为作家的王忠民却紧握住这个创作的活源泉,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他们的重压与挣扎,关注他们的精神诉求,思考他们的未来,探寻他们的出路。他在我读到的小说中都尝试了这种努力。文学之路在脚下,不在远方,不在虚空。当然,脚下是指有文学灵魂和故乡的脚下。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保持在一定高度和距离为理想,既要避免生活的传声筒,又要避免没有大地和人气的书写。从这点上看,王忠民头脑是清醒的。不过,我也在想,要是忠民能在小说中找到特别的角度,找到相对个性一点的叙述腔调,塑造出一两个代表性人物就好了。我甚至私下打过一个比方,忠民一些小说像一锅东北炖菜,好料子都在一个锅里,要是能分别做成几道菜,餐桌将变得丰富,好料子间就不会“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