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
编辑推荐
《巴比特》是路易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塑造的商人巴比特形象至今仍有典型意义,不仅仅是商界,其实其他任何行业的任何人,都可能沾染有巴比特庸俗市侩、空虚无聊的习性。然而路易斯晚年说过:“我塑造巴比特这一人物,是出于爱而不是恨。”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鲁迅,联系到阿Q。阿Q之恶习是国民之劣根性,鲁迅之辛辣讽刺是渴望吾国吾民能成为一新国新民。路易斯亦然。
内容简介
1930年,路易斯“由于他的描述的刚健有力、栩栩如生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人物的才能”,成为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头一个美国作家,获奖作品正是这本《巴比特》——美国经济膨胀年代的史诗。 泽尼斯市的房地产商巴比特生意兴隆,生活舒适。他总是宣扬道德伦理,以便牟取更多利益。然而,机械的生活方式使他日渐烦躁。当他唯yi的知心朋友保罗因向其歇斯底里的妻子开枪而入狱时,巴比特开始了反叛之旅,并因此得罪了商业巨头。生意上遭到各种阻扰和破坏的巴比特正厌倦叛逆渴望重回正轨时,他妻子突发的一场病成全了他,使他重新回到那帮子“正派人”中间,重新投入庸俗市侩的怀抱和尔虞我诈的商业秩序中。 20世纪20年代美国尽管已是物质生产巨人,但路易斯还是用嘲讽的笔触,通过思想贫乏、空虚无聊的巴比特人物形象,将美国小商人这个精神生活的侏儒刻画得入木三分。“巴比特”(Babbitt)及其派生词“巴比特式”(Babbittry),早已成为美国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Shylock)一样,被收入各种英语词典,成了低级庸俗、夸夸其谈的商人及市侩的代名词。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辛克莱·路易斯(SinclairLewis,1885—1951),美国作家、剧作家,1885年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索克中心镇,1951年病逝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路易斯一生创作20多部作品。1920年他以《大街》一举成名后,又推出《巴比特》(1922)和《阿罗史密斯》(1925)。这三部作品被认为是他的zui优秀之作,其中《阿罗史密斯》曾获1926年普利策文学奖,《巴比特》获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译者 潘庆舲 1930年生,中国资深翻译家(2003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东西方文学翻译与研究,已出版著作近三十种,译著有美国文学长篇名著《大街》《巴比特》《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悲剧》《金融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瓦尔登湖》《猩红A字母》以及一批波斯经典文学作品,还有专著《郁金香集》《波斯诗圣菲尔多西》《乌浒水悠悠》和《域外文谭》,2000年获伊朗哈塔米总统亲授伊中文化交流杰出学者奖。 姚祖培 1924年生,浙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现为杭州大学外语学院退休教授。译有《巴比特》《朱兰花——罗·弗罗斯特抒情诗选》《在航海日志背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