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作品:门
编辑推荐
1. 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青春文学杰作,日本国民心中永远的经典
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逝世逾一世纪,日本重新掀起漱石热,出版界先后发行各种有关漱石文学的论文与书籍,各地纷纷举办多项纪念活动,曾经刊载漱石小说的《朝日新闻》,也再次连载他的作品。
尽管夏目漱石的写作生涯仅有短暂的十余年,但几乎每部作品发表后,都立即获得热烈回响。从作品的发行量来看,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在作家去世后,反而比他生前更广泛地受欢迎。 夏目漱石的“人生三部曲”《三四郎》《后来的事》与《门》,今天仍是日本一般高中推荐的学生读物。
2. 本书为全新译本×中文世界详细注解版本
夏目漱石所写故事的时代背景距今十分遥远,作家的文风过于含蓄内敛,译者深怕翻译时疏漏了作家的真意,但庆幸的是,日本研究漱石文学的人口众多,相关著作汗牛充栋,翻译过程里遇到的“疑点”,早已有人提出解答。也因此,翻译这部作品的每一天,译者几乎时时刻刻都有惊喜的发现。本书是夏目漱石作品的新译本,在中文世界也是详细的注解版本。
3. 夏目漱石以平淡笔触将人性深刻藏于角色的行为举止之间,探索了寂寞的本相。
《门》全文从宗助的视角出发,借妻子的单纯对比宗助无法说出口的道德折磨;借弟弟小六的热血鲁莽,隐射出过去少年宗助的影子;借房东坂井的富有阔达,暗喻宗助曾经拥有的未来……夏目漱石以平淡笔触将人性深刻藏于角色的行为举止之间,透过人物的心境隐喻明治末期知识分子的苦闷与不安,也透露出作者试图正视黑暗的“现实社会”,却徒增无奈与悲凉。在外人看来感情极为融洽的夫妻,生活总垄罩着晦暗的阴郁气氛,夫妻一边享受闭门而居的恬淡幸福,同时也藏有不可向对方诉说的寂寞与苦涩。“对他们而言绝对必要的只有彼此,只要有彼此,对他们来说便已足够。他们是抱着隐居深山的心情住在都市。”
4. 经过一个世纪之后,夏目漱石的小说仍然广受热爱
夏目漱石笔下所描绘的,是任何时代都不褪色的人性问题。而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任何人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感情抉择,或经历相同的自我矛盾,时而犹豫是否该为友情而放弃爱情,时而忧虑或因背德而被社会放逐。读者在阅读漱石小说的过程中,总是能够不断获得深思的机会。从下笔的那一瞬起,夏目漱石已把属于未来世界的你我列入了阅读对象,他是倾注整个生命在为后代子孙进行书写。
内容简介
宗助和阿米活在大门之内的世界。他们因偶然的相遇而结合成为夫妻,在大门内侧以甜蜜的爱情喂养彼此,出了门则遭到社会的唾弃,体会着背离道德的苦楚。
相较于单纯的阿米,宗助无时无刻不饱受罪恶感的折磨,为了远离这一切,他逃避到深山里的寺庙,希冀禅学能为他打开心中深锁的大门。然而,他的修行却遭遇到更多道门扉,他无论如何也鼓不起勇气拉开它们,只能永远站在门外,凝视孤独的自己……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于东京。自少年时期接受汉学教育,33岁时赴英国留学,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对于东西方文学皆有极深造诣。
1905年,夏目漱石于《杜鹃》杂志连载《我是猫》,于文坛崭露头角,翌年则开始发表《哥儿》《草枕》等。他善于对个人心理的精细描写,为后代私小说风气之先驱,并且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译者简介
章蓓蕾:又名立场宽子,政大新闻系毕业,1981年起定居日本,曾任“江户东京博物馆”义务解说员,现专事翻译。译作有《三四郎》《后来的事》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