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插图典藏系列:喻世明言
编辑推荐
《喻世明言》是“三言”之一,“三言”一百二十篇多为宋元明话本中艺术佳构,历来被读者(包括研究者)称誉。与冯梦龙同时代的小说家凌濛初在其《拍案惊奇·序》中明白指出:“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遗者,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其评介已很允当,但由于他们是同一代人,距离太近,对“三言”及他自己编著的“二拍”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估计还很不足。
内容简介
《喻世明言》有作品40篇,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说话人的话本,二是明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三是冯梦龙自己的作品。前两种作品也都经过冯梦龙的加工、修改。《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是宋人话本;《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杨八老越国奇逢》、《木棉庵郑虎臣报冤》、《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明人(含冯梦龙)的作品。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同《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冯梦龙经过谨慎的去芜取菁的遴选,编纂的宋元明话本一百二十篇小说总集,历来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宝库。
作者简介
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少有才情、博学多识,旷达不拘名教细行。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结社为文友。早年得督学南京之熊廷弼赏识,甄拔为隽才宿学。与兄梦桂、弟梦熊并有文名,世称“吴下三冯”。但屡举不中,曾于麻城就馆谋生,讲授《春秋》。后一度游宦他乡。天启六年(1626)周顺昌案发,阉党缇骑横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祯三年(1630)以贡生任丹徒县训导;七年(1634)知福建寿宁县,有政声;十一年(1638)秩满归隐。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继而清兵南下,遂怀故国之情奔走浙闽间,鼓动抗清。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遇害于清兵)。
冯梦龙是李贽文学理论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李贽倡“童心”、“迩言”;强调“自然”、“发愤”;坚决反对文学复古思想,重视一切新的文学样式,高度评价戏曲、小说的社会意义,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体裁样式等主要方面向正统文学观念宣告决裂,从而建立了与新兴的市民文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明代后期文学。亦即以强烈的反封建理学传统的“情为理之维”的叛逆精神,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戏曲、小说创作的繁荣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时期。
李贽是理论体系的创始者,也是倡赞投身俗文学的第一人。今知署李卓吾(贽号卓吾)评点的戏曲、小说就有(西厢记》、《拜月记》、《红拂记》、(三国志演义》、(水游传》、(西
游记》等多种,并就评点的作品发表了惊世的言论,为戏曲、小说大张旗帜,并把这些文字收入其主要文集(焚书》中。汤显祖,则以其“四梦”之一的《还魂记》(《牡丹亭》)为代表,一方面充分表现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文艺观,并为戏曲(传奇)创作了不朽的里程碑式的杰作,于元杂剧诸品名作之后,堪称异峰突起,把戏曲艺术又推向一个新奇的高境界。而冯梦龙更为直截了当,主张“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他十分重视通俗文学的社会效应,于(古今小说·叙》中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服,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冯梦龙一生致力纂辑、整理、创作的文学样式涉及小说、戏曲、民间歌曲,内容与数量之宏富,为明代文学家之冠。计:短篇小说辑有“三言”;评纂有(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民间歌曲辑刊有《挂枝儿》、《山歌》;长篇小说则
补了《平妖传》,改写了《新列国志》;戏曲方面创作了(双雄记》、《万事足)两部传奇,还更定他人传奇数十种,其可考的十七种中著名的就有汤显祖的《还魂记》、邯郸梦》及李玉的“一、人、永、占”等。此外,他还整理过曲谱,鉴定过志传,并写有散曲集《宛转歌》、诗集(七乐斋稿》。可惜后两种均已供散,今仅见少量残存于它书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