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像本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
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集,它奠定了蒲松龄在中国文言小说史尤其是传奇小说史上的崇高地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其祖辈有蒲生池、蒲生汶等人登第入仕。其父蒲槃因年逾二十尚未考上秀才,加之家境贫困,遂弃儒从商。蒲松龄于十九岁时以县、府、道三个首位“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后屡试不第,其中康熙二十六年(1687)乡试,系因“越幅被黜”。康熙五十一年(1712),蒲松龄以七十二岁高龄援例补岁贡生。在漫长的应考岁月中,蒲松龄主要靠做幕宾和坐馆为生。康熙九年(1670)蒲松龄入宝应知县孙蕙幕,次年辞职还乡;康熙十二年(1673)始,蒲松龄在本邑王敷政家坐馆;康熙十四年(1675)蒲松龄至唐梦赉家做西宾;康熙十七年(1678)蒲松龄到刑部侍郎高珩家坐馆,次年到本邑大族毕际有家坐馆,宾主甚相得。康熙二十七年(1688)暮春,蒲松龄在毕家与神韵派盟主王士祯相识,约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才离开毕家还乡。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二十二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1679)春,四十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由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三十九(1700)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它包括约五百篇小说,版本甚多,主要有雍正年间抄本六卷四百八十五篇(1990年中国书店影印本)、蒲氏手稿本半部(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印社影印本)、乾隆十六年铸雪斋抄本十二卷(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排印本)、1963年山东周村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刻本十六卷、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任笃行《会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本(2000年齐鲁书社排印本)等。
蒲松龄亦能诗、文、词、赋、戏曲,善作俚曲。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词集》。戏曲作品有《闱窘》(附南吕宫[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饭》三种。俚曲有《禳妒咒》、《磨难曲》等十一种,合刊为《聊斋俚曲》。另有《农桑经》、《省身语录》等有关农业、医药等内容的通俗读物多种。一说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亦为他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