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编辑推荐
卢梭 (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丝》《植物学通信》等。其中尤以《忏悔录》至为经典,影响也甚广。通过《忏悔录》一书,卢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毫不隐讳自己下流、可耻的行为。 1774年卢梭开始写自传性的《忏悔录》,追述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往事。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无遗。这种大胆地把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世的做法,在当时还不多见。卢梭一向善于描绘宁静幽雅的环境、悠闲平和的气氛,《忏悔录》仍然保持了这种风格:构思细腻巧妙,文笔轻灵脱俗,富有音乐感。他的《忏悔录》达到了圣奥古斯丁《忏悔录》同样经典的地位。 《忏悔录》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卷。前六章为上卷,后六章为下卷。1762年,他五十岁,刊印他的著作的书商,阿姆斯特丹的马尔克-米谢尔·雷伊,建议他写一部自传。毫无疑问,像他这样一个平民出身、走过了漫长的坎坷的道路、通过自学和个人奋斗居然成为知识界的巨子、名声传遍整个法国的人物,的确宜于写自传作品了,何况在他的生活经历中还充满了五光十色和戏剧性。但卢梭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显然是因为自传将会牵涉到一些当时的人和事,而卢梭是不愿意这样做的。情况到《爱弥儿》出版后有了变化,大理院下令焚烧这部触怒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作品,并要逮捕作者,从此,他被当作“疯子”、“野蛮人”而遭到紧追不舍的迫害,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他逃到瑞士,瑞士当局也下令烧他的书,他逃到普鲁士的属地莫蒂埃,教会发表文告宣布他是上帝的敌人,他没法继续待下去,又流亡到圣皮埃尔岛。对他来说,官方的判决和教会的谴责已经是够严酷的了,更沉重的一击又接踵而来:1765年出现了一本题名为《公民们的感情》的小册子,对卢梭的个人生活和人品进行了攻击,令人痛心的是,这一攻击并不是来自敌人的营垒,而显然是友军所为。卢梭眼见自己有被抹得漆黑、成为一个千古罪人的危险,迫切感到有为自己辩护的必要,于是在这一年,当他流亡在莫蒂埃的时候,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开始写他的自传。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在莫蒂埃和圣皮埃尔岛时,他仅仅写了第一章,逃到英国的武通后,他完成了第二章到第五章前半部分,第五章后半部分到第六章则是他回到法国后,1767年住在特利堡时完成的,这就是《忏悔录》的上卷。经过两年的中断,他于1769年又开始写自传的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即《忏悔录》的下卷,其中大部分是他逃避在外省期间写出来的,只有末尾一章完成于他回到了巴黎之后,*后“竣工”的日期是1777年11月。此后,他在孤独和不幸中活了将近八年,继续写了自传的续篇《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想》,可以视作《忏悔录》的续篇。 编者认为,卢梭的思想至今也会继续影响这个时代,卢梭的坦率、对社会不公的憎恨以及对人的热爱,都是我们当代人所应该学习和发扬的。所以,编者向读者朋友推荐这本书,希望伟大思想家的思想能给你的心灵带去一些慰藉。
内容简介
1774年卢梭开始写自传性的《忏悔录》,追述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往事。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无遗。这种大胆地把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世的做法,在当时还不多见。卢梭一向善于描绘宁静幽雅的环境、悠闲平和的气氛,《忏悔录》仍然保持了这种风格:构思细腻巧妙,文笔轻灵脱俗,富有音乐感。他的《忏悔录》达到了圣奥古斯丁《忏悔录》同样经典的地位。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