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百年学术文库陈晏清哲学文集(第五卷):社会哲学研究(上)
内容简介
1984年底,教育部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一个有各高校哲学系主任参加的哲学教育改革座谈会。会上,时任高教司司长提出,哲学系应当开设“当代中国哲学”的课程。这个意见同我的认识非常一致,我也认为我国哲学教育的突出弊端之一是脱离中国实际。因此,我还没有离开广州就下定了决心,回去之后立即着手建设这门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之后,我们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哲学思考”为题,申报了国家教委“七五”规划课题,并于1987年初获准立项。这个课题组一共10人(陈晏清、许瑞祥、周德丰、牛叔成、杨灿英、王南浞、李淑梅、沈亚平、漆玲),包括南开大学哲学系、政治学系、国际经济系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课题组按照统一的编写提纲和进度要求,于1988年内陆续交出初稿,最后由我统一修改定稿。这就是本卷收录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
现代化运动是社会的整体性变动,而对社会变动的整体性认识正是哲学的任务。《南开百年学术文库 陈晏清哲学文集(第五卷):社会哲学研究(上)》力图做到的也正是这一点。
从横的维度上说,《南开百年学术文库 陈晏清哲学文集(第五卷):社会哲学研究(上)》力求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状况及其变化的方方面面,却又不是停留于它的方方面面,而是着力抓住其基础性的东西,即把各个方面内在地统一起来的东西。这个基础性的东西就是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它的社会化生产及与此相联系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当时尚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而是采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这样就可以由当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去说明当代中国的政治状况、思想文化状况,把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认识统一起来,形成关于中国国情的具体概念。这是研究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对于中国社会整体性变革的认识。这种整体性认识,体现在把握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统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诸方面发展的统一,中国社会运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统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同时该书还运用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宏观和微观、协调和竞争等四对范畴,对当代中国社会运动与以往发展过程不同的规律性,也做了初步的探索。
从纵的维度上说,该书力求把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哲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未来,但不是教条式地预料未来。未来的趋势蕴含于历史和现实之中。《南开百年学术文库 陈晏清哲学文集(第五卷):社会哲学研究(上)》自觉地运用毛泽东倡导的理论、历史和现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等都做了比较系统的历史考察,从这种历史考察中揭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
从《南开百年学术文库 陈晏清哲学文集(第五卷):社会哲学研究(上)》的理论意图和基本的理论内容看,可以说,它是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哲学阐释。
作者简介
陈晏清(1938-),湖南省新化县人,南开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6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至南开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社会哲学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入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顾问,天津市哲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