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百年学术文库陈晏清哲学文集(第八卷)我的哲学人生:回顾·回忆·回想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的是我近几年写成的回忆录,基本上是一个学术自传。初稿写出后曾十易其稿,几次修改都是在做减法,即删去一些与学术无关的内容,有的是整个事件、整个故事的删除。曾设立了“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目,写了近四万字,一直保留到书稿送印刷厂之前,最后还是决定删去。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是早期盲从,中期彷徨,后期觉醒。我写的《“四人帮”哲学批判》-书,无疑包含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些思考。删去这一目,绝不是认为可以不论“文化大革命”的是非,不记“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但是,分清是非,总结教训,都应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而不可太纠结于个人的是非恩怨。不仅对待“文化大革命”中的事情如此,对待其他事情也应如此。有些曾在许多年里都耿耿于怀的事情,从纯粹“私人”的角度说确实难以放下,但把它们夹杂在哲学学术经历的叙述里,却很显琐屑,在逻辑上没有安放它们的位置,不如删去。这样改来改去,学术性是增强了,故事性、可读性却减弱了。
这几年,我一直想要对自己几十年的学术活动作做个总结,却没有想过出版一部比较全一点的文集,这个心愿只好通过撰写回忆录来实现。现在南开哲学院决定出版我的多卷本的文集,这同我写回忆录的动机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想为后人特别是南开哲学院的后继者们留下一点历史资料。因此,让回忆录搭文集的车,作为文集的最后一卷出版,也不算勉强,而且这一卷和前七卷还有非常密切的配合关系。前七卷记载了几十年里我在学术上做了一些什么事;这一卷则说明这些事我是怎样做的,做的时候是怎样想的,遇到过一些什么麻烦和问题,这些麻烦和问题是怎样排除和解决的,以及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或者说我理解到了的意义),包括实践意义、学术意义乃至学术史的意义,等等。这两种历史资料放在一起,便于有兴趣阅读这个文集的朋友将它们互相参照,这也许更有助于增强阅读效果。
我在南开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努力弘扬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本性的哲学精神,为我自己、为我的学生、为我所在的学科培育一种新的学风,即强调现实关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这是本卷的基本思想线索,也是整个文集的基本思想线索。
作者简介
陈晏清(1938-),湖南省新化县人,南开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62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至南开大学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社会哲学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入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顾问,天津市哲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