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课教材
内容简介
教材的传统角色是“专业”,然而编写一本教育哲学教材却恰好要求我们要对这种知识的自满保持谨慎。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哲学一向被看作思想的战场,哲学家们在所有的问题上都争论不休,以至于维特根斯坦只好说,哲学的典型特征是“我不知道出路何在”。因此,为某种知识贴上标签的做法本就不符合哲学的本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为学生开设多轮“教育哲学”课程后,我意识到目前的教育哲学课程体系还存在一种风险:在众多的理论课程中,教育哲学有可能成为另外一门理论课程,一门有待学习、理解和加以应用的专业课程。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乐于做一个“理智的偷懒者”,用“正如某某人(杜威、布鲁纳、福柯等)所说”作为观点,然后结束讨论。这种对于“教材的顺从”多次使我陷入深思。因此,在设计《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课教材:教育哲学》的编写大纲时,我们试图以一个客观的第三者身份去讲述那些不同观点的争论,但是绝不轻易卷入争论或给出评判。相反,我们把批评的角色保留给读者。我相信,哲学的探索是一种精神对话,只有读者批判性的质疑才能使我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