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经典读本:我弥留之际(英汉双语版)
编辑推荐
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
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7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棉花房是用粗圆木盖成的,木头之间的填料早已脱落。这是座方方正正的房屋,破烂的屋顶呈单斜面,在阳光底下歪歪扭扭地蹲着,空荡荡的,反照出阳光,一副颓败不堪的样子,相对的两面墙上各有一扇宽大的窗子对着小路。当我们走到房子跟前时,我拐弯顺着小路绕过房子,而在我十五英尺后面的朱厄尔却目不斜视,…抬腿就跨进窗口。他仍然直视前方,灰白的眼睛像木头似的镶嵌在那张木然的脸上,他才走了四步就跨过房间的地板,姿势发僵像雪茄烟店门口的木制印第安人……
内容简介
《世界文学经典读本:我弥留之际(英汉双语版)》讲述的是本德仑一家送女主人艾迪归葬杰佛生镇的故事,而每个家庭成员既在叙事,又在进行着各自的心理拷问:安斯·本德仑在妻子的落葬之日便迎娶了新人;长子卡什在途中失去了一条腿;另两个儿子达尔、朱厄尔对母亲怀着深深的爱,一个自愿承担了纵火的恶名,另一个则在途中失去了心爱的马;女儿戴尔顺路到镇上购买堕胎药,被药店的伙计骗走了钱财;幼子瓦德曼是个白痴,甚至把母亲与刚捕到的一条鱼弄混了……艾迪归葬杰佛生镇的旅途成为了本德仑一家人的梦魇。
书名取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作者有意将这部出版于1930的小说与古希腊的大英雄奥德修斯海上十年漂泊的苦难经历相比附,既构成一幅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贫穷、落后和传统的道德观念遭遇挑战的真实图景,又隐喻了现实人生的重重苦难。
作者简介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以意识流手法写作的美国南方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49)。福克纳的创作早期虽不被国人看重,但欧洲的重要作家如加缪、萨特、马尔岁、西蒙·波伏娃则对福克纳的作品推崇备至,加缪曾评价说:“对法国年轻人来说,福克纳就像上帝。”福克纳与詹姆斯·乔伊斯、马塞尔·普鲁斯特、弗古尼亚·伍尔夫同为意识流写作大师,影响至深至巨,加西亚·马尔克斯、略萨以及莫言等人的创作中均不无福克纳的影子。李文俊,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94年获“中美义学交流奖”,2011年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主要译作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去吧,摩两》、《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随笔》等,并著有《福克纳评传》、《福克纳传》。有论文、散文合集《纵浪大化集》、《寻找与寻见》、《行人寥落的小径》,并参与《中国大百科》英美文学部分的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