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佛教信徒不能吃肉,无论是剃度的僧尼还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吃素成为中国佛教徒一种特别的慈悲仪式。《水浒传》里的鲁提辖为了保命落发出家,但照旧喝酒吃肉,喝醉了撒酒疯,逼迫僧众吃狗肉。正是因为鲁智深这种视佛寺的清规戒律为无物的行为,让他的诨号“花和尚”成了后世酒肉和尚的代名词。
中国僧人的特殊待遇
实际上,我国汉族佛教徒不吃肉在世界佛教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因为到目前为止,包括我国的藏、蒙、傣等少数民族在内的佛教徒,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佛教徒吃肉是非常正常的,例如印度、斯里兰卡、泰国以及日本等国。
事实上,佛教在最初传人我国的那几百年,仍然保持着释迦牟尼创始之初的习俗,和尚并不是完全不能吃肉。
佛教里不吃荤的概念也不等同于今天吃素的意义,肉在佛教定义里属于“腥”的范畴,而“荤”在佛经里不读hun,要读成XUI,是熏的意思,指气味熏人的蔬菜,主要是葱、大蒜、韭菜、洋葱及兴渠(兴渠是一种印度香料,中国不常见)等五种蔬菜:佛教认为吃了荤会耗散人气,有损精诚,难以通于神明,所以要严加查禁。早在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法的时候,并没有规定信徒不能吃肉,只是规定不准喝酒和吃荤。
梁武帝的佛教改革
我国汉族佛教徒不吃肉的历史有一千四百多年,始于南北朝南梁的第一代皇帝——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佛教信徒,曾大力提倡佛教,把佛教立为梁朝的国教。在他的大力提倡下,梁朝境内广建佛寺,大批人出家当和尚、尼姑,仅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就有佛寺七百余所,僧尼十余万人。这位想当和尚想疯了的皇帝不仅受了佛戒,还先后四次到同泰寺舍身为奴,自动放弃一切合法权益,变成同泰寺的庙产,其中最长的一次竟在寺院里住了37天!每次都是太子领着群臣用重金把他赎回来,让他继续当皇帝。梁武帝不仅多次在同泰寺设立各种法会,亲自为僧众讲解佛经,另外他还认真实践佛家戒律:吃素,不喝酒,甚至每天只吃一顿饭;穿的也很朴素,不听音乐,不近女色。
笃信佛教的梁武帝熟读佛经,吸收佛教中有利于济世安民的内容作为维护君权统治的工具,但是当时的佛教信仰和佛教徒却不能完全为他所用,这与他治国安邦的思想发生了冲突。
梁武帝为了在佛教中确立自己的皇威,让僧人为自己所用,他立志改革,禁止和尚吃肉成了第一项内容。为了推行这项改革,他专门作了《断酒肉文》来进行义理论证,其后又针对不同意见进行辩驳,引经据典并掺杂其他儒法思想,多次强调戒荤腥的重要意义,梁武帝提出不吃肉的主要论据是佛教的五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戒”中的杀戒,他认为僧人触犯杀戒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吃肉,如果禁止他们吃肉那么就断绝了犯杀戒的必要性。
梁武帝表示如果僧众不能守戒,就是和盗贼一样的假和尚。为了能确保这一政策贯彻实施,他设立了一系列的惩罚制度,要求各寺寺官严加监督,寺庙不能惩罚的就利用国家机器加以干涉。他自己还以身作则,否则就如在“阿鼻地狱” (佛教中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一层,是永受痛苦的最黑暗地狱)。
为了彻底推行断酒肉的戒律,梁武帝要求天地神明也与和尚们享受同等待遇,祭祀的供品不准再宰杀三牲,而是改成面粉做的供品:如此一来,中国的僧众彻底开始了不吃肉的日子。
在中国佛教史上,梁武帝萧衍创立了包括禁断酒肉在内的一整套中国佛教可操作模式的框架,这一整套规矩包括素食、僧装和独身,这一框架为后世继承和发展,不仅少有违犯,还延存至今。在这一点而言,梁武帝开创的佛教可操作模式框架不仅推动了我国佛教文化的本土化,对世俗文化和生活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