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的一个夜晚,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一家医院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金·彼得。
刚出生时,彼得的头就比其他普通新生儿的3倍还大,让他柔软脆弱的颈部难以支撑。在他的后脑勺上,长着一个奇怪的鼓包。经过做脑部扫描,结果发现他的颅内脑后部竟长有一个巨型的瘤状物,瘤状物内部呈液体状态。这个瘤犹如隐藏在彼得头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破裂,他的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说,彼得存活的几率几乎为零。此时,彼得的父母必须面对两种痛苦的抉择:要么放弃救治,把他送到福利院,要么做风险系数极高的手术。最终,彼得的父母没有选择手术,而是把彼得带回了家,精心地呵护和照料。
襁褓中的彼得很少啼哭,总是合着双眼安静地躺在那里。父母怕他悄无声息地死去,便随时过来观察他的呼吸,以确定他还活着。
时光荏苒,转眼间,彼得1岁了。这天,彼得的父亲带他回医院做脑部复查。在医生看来,彼得能活到1岁简直是个生命的奇迹。检查之后,医生惊诧地发现,彼得颅内水瘤的直径明显小于先前,也就是说,水瘤正在逐渐萎缩,这意味着彼得的生命也许不会再受到威胁。
然而很快,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彼得长到3岁时,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穿衣服,对外界的感觉很迟钝。
他再次被送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次,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彼得颅内的水瘤已经完全萎缩,但萎缩组织形成了一个结,压迫小脑导致功能障碍。也就是说,彼得今后将是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低能儿。
彼得4岁时才开始蹒跚学步,他行动艰难而迟缓,动作扭曲歪斜。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多彩和美好,只能整日坐在书架下面的地板上,翻着一本本厚厚的书籍。低能儿通常会重复做同一个动作,因而,彼得的举动并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
直到有一天,他的父亲在看报纸时遇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字,坐在一旁的彼得凑过来,用含糊不清的口齿念出了那个字的读音,并解释了字的意思,父亲顿时惊呆了。
事实上,彼得3岁就会背诵字典了,4岁时记住了百科全书的1~8册。他看书的速度惊人,常人看书通常要用3分钟才能看完1页,而彼得则左眼看左页,右眼看右页,只需八九秒就可以看完,并能熟记书中98%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彼得的记忆力变得更加惊人。他曾用85分钟看完一本书。数年之后,他依然可以说出这本书的内容和书中人物的名字,甚至还能只字不差地背诵书中大段的章节。除此之外,彼得还知道全美所有城市名称、高速公路编号、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及电视台名称;心算所用的时间,仅是常人的1/3;能根据一个人的生日,在半分钟内准确地计算出这个人退休的日期将是哪年哪月哪日及星期几;还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几十年前听过的乐曲,知道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以及生日、出生地和去世的日期。
然而,一个生活中的智障低能儿,怎么会有如此超强的记忆力呢?原来,彼得的脑部结构不同于常人。通常,正常人的脑部分为左右两个脑半球,而彼得的两个脑半球却紧密地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彼得的脑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的左脑严重萎缩,而右脑则因水瘤萎缩产生的压力逐渐分裂成了8~9个部分。
人类的右脑支配如音乐、数学、艺术、视觉及动作等方面的能力,而左脑则支配如语言、逻辑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彼得由于左脑萎缩受损而丧失了语言和自理能力,却由于右脑的不断分裂发达而成了记忆力超强的天才。这一现象被医学界称为“学者症候群”,即“白痴型的天才”。
尽管医学专家为彼得测证的“记忆智商”结果高达220,但在现实生活中,彼得却依然是个低能、极度自卑的人。他很少上街,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害怕面对他人的目光。
后来,智障市民协会把彼得介绍给了《雨人》的编剧,而他则成为“雨人”的人物原型。这部影片由好莱坞著名影星达斯汀·霍夫曼主演,曾多次获得大奖。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使他渐渐地摆脱掉了自闭的阴影,变得开朗起来。
虽然,彼得的逻辑思维能力几乎为零,但他却有着自己处事的方式和原则。
1998年,彼得受到白宫的邀请,要他去参加一次访问。然而,他竟毫不犹豫地回绝了。这件事顿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测,彼得到底为什么要拒绝白宫的邀请。
最终,彼得平淡地说出了他的理由:“那个与克林顿传出绯闻的莱温斯基,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人。”答案竟如此简单,像是一个幼儿园的男孩儿在挑选他的玩伴儿。
如今,55岁的彼得,已经读完大约1.2万本书籍,成为15项学科中当之无愧的专家。像彼得一样,有着超级天才记忆力的同时,却又能用最单纯的目光和态度来审视和处理周遭的事物,这其实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