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爱花,也喜欢栽花。其中老人最爱海棠花。春天,海棠花盛开,粉红的花瓣、浓郁的芳香给人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老人就喜欢这种感觉。老人不但在家里摆海棠花,在家门口也摆。老人的家座落在市中心的街落里,来往的人都能瞧见老人栽的海棠花,也闻到海棠花的芳香。老人就是在向路人炫耀他的劳动成果。
附近的居民在老人的传染下,也喜欢上花。居民们经常到老人家欣赏海棠花,老人也不吝啬,常常把最灿烂的海棠花送给居民们。对于老人来说,有人欣赏自己的花是件很高兴的事,有人要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件很有成功感觉的事。可老人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的花,他的儿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儿子从小就不喜欢花,花儿盛开的季节就是他最难熬的季节。儿子曾多次要求老人不再栽花,可老人不愿意,于是,儿子在每年的春天都不回家。儿子长大后,在外面有了工作和房子。儿子回来接老人去住,老人不舍得离开家里,不舍得与辛苦栽种的花儿分离。可老人年纪大了,弱了,有些怕身强力壮的儿子了。如今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说的话就像他当年是一家之长时的那样,虽不愿意听,但还得听。
老人把自己栽的所有花都送给了附近的居民们。老人不再栽花,跟儿子到了另一个城市居住。儿子不用老人干活,可老人却想找点东西干,每天这样无所事事的呆着觉得无聊。老人见哪儿有灰尘,哪儿脏了就去擦、洗,把房里的东西搞得干干净净。可有一回老人却无意出了点失误。那是一个雕满图案的花瓶,老人见有了灰尘,就拿了毛巾擦,可擦着擦着,一不小心花瓶就从自己的手里滑下去摔个粉碎。这事,儿子虽然没当面责备老人,可老人却感到自己与这里的生活格格不入,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不属于老人的。
老人不想留在这,要回家去了。老人所谓的家是那住了几十年的老房,现在住的只不过是一所房住罢了,称不上是家。在家里,有灿烂的海棠花,有老人的快乐,而在这里,有的只是痛苦,所以没理由不回去。
老人回到家,又栽起了海棠花,路过的行人又能欣赏到灿烂的海棠花,附近的人更是天天有花相伴。老人栽的花越多,空闲的时间就越少,每天从早忙到晚,没闲过。虽是这样,老人的脸却时时挂着笑,活得充实、快乐。
老人的海棠花被越来越多人喜爱,几乎整个城市的人都知道有个栽海棠花的老人。喜爱海棠花的人一多,来要花的人也随多我了起来,老人的家里天天都会挤满了人。人们要花,老人就送,要多少就送多少,从不拒绝。老人不需要钱,老人栽花只是因为爱好和图个快乐,并不是要赚钱。曾经有人就劝老人把“送”字改为“卖”字,可却被老人拒绝了。在老人的意识里,有钱并不代表有了快乐,快乐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而是在精神上。
老人天天栽花,直至去世。在老人去世的那一天,儿子赶回来哭丧。以前儿子也曾回过几次,可每次儿子都看不到一朵花。这是因为老人知道儿子回来,就把那些花儿全部藏起来,不让儿子看见。今天,儿子回来却没有人再为他藏花了。儿子看到整个院子,整条大街都是粉红的海棠花,人们排着长队为老人献花。此刻,儿子不再觉得这些花可恶,相反,他涌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喜爱。
自此,儿子喜欢上了花。儿子在家里栽了许多花,在每年的清明节儿子都到老人的墓前献上一朵海棠花。儿子想,老人一定会很欣慰。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