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头上顶着21世纪的太阳,按理说,这是极好的。
但是抬头一看,依然有雾霾。
但是我们依然充满恐惧。
80后年轻人很快铩羽而归。不少人患得患失。我想起许知远经典的形容:“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能不忧伤吗?经历了一次次的幻灭,从豪情万丈到被人唾弃,从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理想青年,最后变成生存奴隶——各种“狗”。这不是一个悲剧,而是无数个悲剧。
在与年轻人分享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85后的女生。她在湖北某市担任公务员期间,表示最难熬的是会议,通常没有实际内容,但却在不安中度过,时刻准备着妥善地表态。发言时,她特别留意人们的呼吸声。因为表态妥当与否,人们不会直接说,但呼吸的节奏是最诚实的,人们的情绪变化可以从中感受得出来。人人戴着假面,极为默契地玩着同一个游戏。
这些年来,世界向大学毕业生展示了最残酷的一面,孩子们一毕业就遭遇失业危机。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已经是其中的幸运儿了。有多少人,还没找到如愿而开心的工作,就开始面临房价的终极挑战。捉不住事业,也捉不住爱情。最后,丢盔弃甲,屌丝成群,一代人陷入了迷惘之中。原来的豪情壮志与骄傲,已经让位为自嘲心态。只有在喝醉之后,你才能读懂这代人有多不甘心。
“听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此生。”这化为一部电影的台词。还有一句更粗俗的:“然而,这并没什么卵用。”
最近,一位女大学生名人在TED上做了一个演讲《绝望的大学生》,揭穿了类似“明天会更好”之类的骗局。这种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我们饮了好多年。这个词“绝望”,虽然有点争议,但还是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认同。
其实,90后早就开始反抗。这些单纯、善良的90后,成长在互联网世纪中的90后,外语好、有国际视野的90后,却面临着比80后更狭窄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屈从于体制显然不可能。他们若拿个三五千的死工资,要多少年才能赶得上房价?他们还甘于像80后、70后那样服从游戏规则,希望分些残羹冷炙?
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时代呼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封文艺范的辞职信,开启了体制中人对外在世界的热望。那个封闭而过时的小世界,似乎在瓦解,在沉没,而人性的萌芽在复苏。这个“去看看”指的仅仅是旅游吗?并非如此。它指代这个迅速裂变的时代。以前,以为世界就是自己的城市、自己的部门、自己的领导,一生就要托付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现在,新世界有这么多可能,有这么多丰富历程,这驱动了一代人追逐梦想的希望。去看看,并不是要走到天涯海角,而是通过不断的经历,全方位地感受新时代,它可能带来的机遇,可能结出的果实。
还有一句话,被喊得非常响亮:“你看不惯的东西,就是要改变的部分!”我想起与旧世界的对话,那些被搁置、被忍耐的不满,终究是无法妥协的,就大胆改变它。世界从此变得坦诚,变得纯粹。这不是反智,世界正因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才有机会。
在这个处于微妙临界点的时代,阳光下的你和我,正在一点点地摆脱恐惧。“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这世界,我们有能力看个明明白白。读了这么多书,不是拿来装糊涂的。奋斗了这么久,不是天天用来吐槽的。
无力感越来越强,最后却成为了力量。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