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冷淡期。纵然是亲戚,彼此间的关切也日益减少,算计越来越多。亲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一点点的利益纠纷,当众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者已成家常便饭。但奇怪的是,人际关系冷淡了,人情往来的钱财耗费却大了。过年,好多人感慨,一个年过下来,单红包一项,就得几千元。其实,红包还是小意思,如果赶上朋友婚丧嫁娶,过生日,孩子百天之类的事情,人情礼送得让人肉痛。好些白领哀叹,挣了一年的钱,光送礼就给送没了。
送礼送得肉痛,没有人能刹住送礼风,为了想办法多捞人情钱,大家就挖空心思搞名堂。婚丧嫁娶自不必说了,但凡办事,就把陈年老账翻出来,凡是曾经送过礼的人,都给送请帖去,还让人家来还礼。没有送过的,只要相识,也发帖过去,多一份算一份。自己生日办酒,老婆生日办酒,孩子满月、生日都办酒,最后扩大到但凡有点动静,有个说法,就办酒,请客不是为了吃饭,而是捞礼金。当然,你这样办,别人也这样办,互相攀比,水涨船高。大家就这样沉湎在各种人情酒席之间,不断掏腰包,今天你掏我的,明天我掏你的。折算下来,最后谁都没挣到,只是便宜了酒楼饭馆。名副其实地劳民伤财,但无论如何都刹不了车。
更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人情往来,没有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加深,反而令彼此的感情越来越糟,吃来吃去,送来送去,你讨厌我,我讨厌你,一个个都跟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原来关系不错的亲朋好友,就在这样愈演愈烈的人情往来中,变得势同水火了。
礼尚往来,是国人的传统。往来的礼,当然有金钱和物质的成分,但对于古人来说,所谓的礼,更多的是礼仪,所送的那份礼,也更多地具有象征性意义。大笔的金钱,如果作为礼来说,一般都用在贿赂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人情往来。彼此送礼分量加重,从本质上讲,恰是国人人际关系恶化的表现。有人带头,把办事情请酒席变成捞礼金的机会,办一次,就能捞一大笔钱。被捞的人,气不过,“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几番反复,就造成了今天礼金泛滥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人人在局中,人人不痛快,但是都欲罢不能。人情往来越是密集,浪费就越大,这样弄下去,很多人都吃不消。
对于吃不消的事,理性的人就应该有能力不做。不做,无关人情,做了,人情反而薄了。明白了这个道理,豁出去,第一次不做,以后就好办了。久而久之,关系就理顺了。理顺之后的人情,才是真正的人情。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