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底线了,70后这样说80后。80后这样说90后,类推下去。如果真按学生的说法,隔两年就是又一代,我们尽可以把问题推给后来人,击鼓传花一样,骂他们在颠覆道德辱没文化。这种责任转移,可以让很多人解脱和获救。我的同代人就常自得地说:现在谁还会像我们那时候坚守理想?好像尺度的放弃都是后来人干的。
曾经有学生私下议论,某个老师开了好几门不同的课(理科),学生怀疑真有人有那么广泛的研究,“真有人那么有才”。有学生说,这算什么,有个老师开过十几门课,最后被学生给举报了。
一位理科学生说,他们的辅导员给全班学生讲自己的做人经验,有这样的现身说法:他在食堂吃饭(在本校读本科时候)遇到饭菜里有沙有虫,不声张,拿着物证,直接进去找食堂师傅,不嚷嚷,私下暗示:你看吃出这个了,怎么办吧?私了的结果总会比吵吵嚷嚷讨说法要好,一般都会免去这餐饭钱……辅导员侃侃而谈讲做人之道,下面的学生们在想什么?给我转述这事的学生说:哦,原来你是这样做人的,以后不会再信这个老师了。
凭20岁的直觉,他们最初都会拿自己理解的最朴素的道理去衡量周围世界,20岁可以明了基本的对与错,但是,他和他的家庭实在生怕打击,任何的坏事上门都承受不了,长大的过程正是唯唯诺诺胆子变小,学会乖巧警觉和违背本心的过程。
有人告诉我:自己过去总是愤愤不平,现在明白了,不要去争取那些争取不到的东西。我说:你可以选择不做,但是有人去努力了。也许后面就会有改变。
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天生的犬儒,是从小到大,一次次受挫之后的自保和害怕,才开始学会了放弃。这个流程的速度日益加快,正是我们共同推进的结果。
得说说电影《闻香识女人》,连续七年都推荐这部片子给学生们,往往打动女生的多是那段探戈,有男生欣赏片尾的大段演讲,很少人关注整部片子中那个身处弱势的年轻人的选择,面对诱惑和风险,他痛苦但是没去告密,是这个年轻人的选择改变和决定了那个已经厌世了的老兵的选择。好莱坞的娱乐性很对中国大学生的口味,它的价值观却好像不适合很多大学生,所以有过同学在课上发言说《闻香识女人》的人物太假,不真实。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已经被鼓励举报揭发。一个广州中学生告诉我,那个同学进入学校的区域后说了粤语,没讲普通话,一经发现,他们全班都会被扣分,得不到流动红旗,你顺口溜出一句粤语,可能害了全班同学,大家都会孤立你,这是古人说的“连坐”吗?
一个学生信息员刚毕业。向老师咨询自己的就业去向,非常自然地说到他在校期间搜集一位老师的课上言论,说到这个他完全不避讳,没内心障碍,似乎这很正常,这四年里太过平淡无趣地吃饭睡觉上课,举报老师,也许是他做的稍显与众不同的事了。从他的角度想,他这么做,个人秋毫无损,谁谴责他,他都会自辩说我没做错什么,只是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工作,没什么丢人的。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对整个社会肌体是可怕的。它在暗中鼓励人:其实没什么标准,自己没受损就是标准。
持续不断的利己主义和人格分裂,暗中潜行着的校园政治,在“你争我夺”“暗地里人踩人”中长大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被强大到你不可理解不可抗争的现实所覆盖,学会了一步不敢放松地跟随群体去小心自保。你是颗螺丝钉,还得是颗暗揣心机涂满润滑油的浑身弹性又冷酷的金属钉。很多人的心正是在上学长大的过程中变硬变冷。
有位老师讲古典文学,有几次自己感动了,流了眼泪。学生们给我转述这事,他们说,老师讲着讲着自己就哭了,自己感动了,呵呵。
我问:你们呢?
我们当然没哭,心里有点好笑,不过这老师还算是认真的吧。
一个学生说:有一次我也跟着哭了。
旁边学生望着被老师带哭了的这位,有点夸张的声音变大:真的呀……
连被感动都很难了。有个学生告诉我,她曾经努力想和同学之间培养好感情,最后“发现我错了,社会这个地方容不下真心,容不下高傲,容不下保持自我,容得下的只是共同的利益,我错了”!
有人说我们从小到大,学的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就是心口不一,早习惯了。所以看那些香港人弄个教科书还那么认真,真是不理解,不就是个课本吗?
曾经对我说“别以为他们很单纯”的老师,时隔几年又提醒我一次,说的完全相同的话:别以为他们很单纯。暑假期间听朋友说她工作的医院里新来的80后稍好点,90后不行,太单纯了。她80后的儿子接话说:单纯都是装的,单纯啥?朋友说:已经工作了,还没有应对这世界的价值观,倒是很会处理关系,都懂得不得罪人。
我宁愿把他们想单纯了,和几年前相比,现在了解他们更多,他们不是不单纯,而是很复杂。但是我还是相信,单纯还是停留在每一个年轻人心里最后留存的美妙幻想。所以他们才总迷茫,迷茫比坚信要有救,连迷茫都没有,就只剩下乌七八糟的荒诞世界了。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