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在没有微信在没有微信

4/5/2019 9:38:00 PM 人评论

上个星期,我决定做一个实验。我删除了手机上所有的社交软件,微信、QQ、人人和知乎,趁着备考GRE的由头,我想要尝试一下,持有一部没有社交功能的手机,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当我在半夜1点给所有人群发了弃用微信的消息、憋着一口气把手机上所有的社交软件全部连根拔起…

在没有微信在没有微信

上个星期,我决定做一个实验。我删除了手机上所有的社交软件,微信、QQ、人人和知乎,趁着备考GRE的由头,我想要尝试一下,持有一部没有社交功能的手机,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当我在半夜1点给所有人群发了弃用微信的消息、憋着一口气把手机上所有的社交软件全部连根拔起的时候,感觉自己大松了一口气,就好像林则徐当年费尽周折,终于在虎门把那些劳什子鸦片全部烧掉一样。我看书的时候,再也不会有讨厌的“嘀嘀”声了;我拿手机背单词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顶部跳出烦人的提醒了;中午排队的时候,我终于有空看看我在印象笔记里的文章,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刷新朋友圈了。“这个世界终于清净了。”我想着,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啪啪啪”地打了我的脸。

早上起床,我习惯性打开手机找微信;背完了单词想放松一下,我打开手机找微信;中午排队等饭,我打开手机找微信。根据不完整记忆,我当天找微信的这个动作至少做了20次,事实上到后来我已经清楚地知道,微信和它的小伙伴们已经彻底被我从手机里扫地出门了,却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打开那个名叫Social的文件夹,就像博尔赫斯小说里那个翻阅着无尽之书的可怜人儿。

微信已经成了我的手机存在的目的,其他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它的点缀罢了。背单词?不过是在等待下一条信息的到来;看新闻?小伙伴自然会分享的,怕什么;刷知乎?聊以增加一点朋友圈的谈资罢了。这种“微信中心主义”在微信被卸载以后,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不再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因为再也不会有下一条信息到来了;我也不想去看新闻,不能发到朋友圈的新闻看起来也没什么意思;当我在澡堂门口看见“性病、传染病者严禁入内”,满心激动地拍了照,却发现无法上传到微信朋友圈时,我感觉这句话似乎也不那么好笑。

弃用微信后的第二天,我感到我的焦虑有所缓解,可能是电脑让我分散了注意力—这两天在网页上停留的时间明显比以前要长了。问题是,我费这么大力气卸载了微信,可不是为了留出时间刷知乎和豆瓣的。无奈,我只得对自己动用“家长控制”功能,以防手贱。

第三天,我感觉自己对微信的焦虑感已经下降很多了,尤其是朋友圈,已经没有那种非看不可的执念了。虽然偶尔还是会翻翻手机,在新食堂看见别人浪费的时候还想吐槽两句,但是已经没有第一天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了。

闲时我常想:为什么高中的时候既没电脑也没手机,我却完全不像现在一样感到焦虑呢?也许是因为朋友圈在消弭了时空距离之后,创造了一种虚假的联系感,正如微博创造了一种虚假的话语权。大洋彼岸的初中同学,今天中午吃的是日式料理还是法式沙拉和我有关系吗?也许没有,但当它出现在朋友圈时就和我有了关系,我可以上去点个赞,或者评论。不熟悉的人可以借此变得熟悉,熟悉的人可以借此维持关系,然而当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它也就有可能变得浅薄和廉价。我们多半无法在朋友圈里表达观点而只能发泄情绪;评论并不是真的为了评论,只是为了表达我对你的注意。

第四、五、六天,打开手机的频率明显降低,并且可以看一些手机里比较长的文章了。电脑上的微信两天没有上,甚至自己都忘记了这件事情。在星期五的时候,因为想看一些政治哲学方面的书,于是解锁了“家长控制”,去豆瓣网上搜书。半个小时以后,感觉书单搜集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关闭了浏览器。看看时间,才早上9点。

在那一瞬间我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喜悦—于我而言,上网终于重新成为一种工具。

我不再打开豆列里的每一本书看相关的阅读拓展,不再看到一本书就去网上搜它的电子版,然后放在硬盘里吃灰,不再在多个版本之间,花一个上午的时间纠结来纠结去,最重要的是,我不再需要强迫自己去做到这一切,仿佛自然而然就应该如此。

豆瓣网是一个好工具,它可以帮你找到很多很棒的书籍,但如果仅仅在书单之间流连就没有丝毫助益;知乎网是一个好工具,它的确可以帮你发现更大的世界,但如果止步于在不同答案间穿梭而不进一步阅读和思考,那其实和看YY小说没有差异;微信也是一个好工具,它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每天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伏案刷朋友圈,既无必要也无助益。流连出自恐惧,恐惧和别人不一样,恐惧被他人遗忘,于是我们在评论和状态中,一遍一遍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感。

微信的启动画面非常有意思,一个人站在地球上。我觉得这幅图非常好地阐述了微信给人造成的影响。它让你同地球上的其他人连接在了一起,与此同时,却让你感到一个人无可抑制的孤独。电话和短信时代的手机是一柄剑,微信和微博时代的手机变成了一张网。生活在一个信息中毒的时代,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赫胥黎所描绘的那个“美丽新世界”。

暂别手机上的社交软件,试试看,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会不一样,但一定会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就好像去灵隐寺当一段时间的居士,倒不是真要归隐山野,但回到世俗红尘之后,总会多那么一些灵性的。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