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我,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姑娘家矫情的娇气,相比于一身泥水一身汗水的农活,我更愿意去短期打工。于是带着简单的行李,我到了一个名叫北溪头的农村,在一个家庭作坊里住了下来,印制闽南地区常用的敬献给菩萨的“寿金”。没有任何受苦的委屈感,甚至还有点新奇的高兴。
印制“寿金”要经过三道程序:贴金箔、擦黄色提亮和印红色图案。第一个下午,我认真聆听师傅关于印图案的要点讲解,很敬业地学着印制了漂亮的3卷“寿金”,师傅惊讶:“你以前肯定学过吧?”我懵懂答道:“没有啊,今天第一次碰呢!”她不可思议地看着我:“你学东西怎么这样快?”我莞尔一笑,心说:这么简单的事算什么?嘴角那枚自负的得意小花瓣,在记忆里一直开到如今。
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开始了我平生第一次的外出打工生涯。每天一边想方设法让自己做得又快又好,多多益善地赚工钱;一边听收音机里匪夷所思的奇怪故事,对好听而贴近生活的一些闽南语歌曲也耳熟能详,常不知不觉哼唱那首虽然俗气却缠绵悱恻的《雪中红》。
师傅是个大我几岁的和气女孩子,除了检查工作成效,她还教我异乡所有的生活技能。当时我小气又青涩,而她是彻底的善良宽容,所以我们凡略有龃龉,她肯定第一时间往后让。
每晚,我们趁着或清澈或幽暗的月色,一起在村中小河里洗衣服,有点诗情地享受小河淌水的悠悠时光。有一天在稀疏的月光下,洗衣服时我看到一条小蛇,从面前的水里蜿蜒着以优美的弧度游过,吓得我大惊失色。不久师傅找到了比较好的工作,回去了。燕燕于飞,之子于归。于是我成了主家唯一的工人,才被允许在家里用自来水洗衣服。寄人篱下,形只影单,但那时的我似乎不懂寂寞,不懂抱怨,又好像我一直有种“既然面对一堆苹果,就好好去做苹果馅饼,别老想着做南瓜汤”的随遇而安。
晚上隔三差五的停电,我就在油灯下心无旁骛地读书。一本《唐宋词鉴赏辞典》让我无限神往那些优美雅致的文字,和浪漫性灵的生活情趣。无声的熏陶中,言行举止逐渐有意识去靠拢古典佳人们“站如松、行如风”的内涵和意态。也阅读了许多杂书,开学后的知识竞赛我得了二等奖,算是额外的惊喜。这些,隐约给了我一个关于学习的朴素信念。我跟同学、笔友通信,单纯幼稚的交流,是我清淡生活中的美味私家菜。主家很惊讶何以我这样不重要的学生妹,总能收到信件;而我惊讶于他们居然若无其事地用洗衣粉来清洗碗碟?
两个月的时间平淡无奇地过去了。开学前阿爸骑着飞鸽牌自行车,到30公里外把我带回了家。十七岁的暑假,我看得见的收获是几封信和400元工钱,看不见的收获当时还不能领会……
时隔十几年的繁杂,我一直记得师傅的名字“美英”,记得她瘦削平凡的模样,记得这段毫无传奇瑰丽色彩的岁月。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