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元波
据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著述《道德经》时,十分辛苦,有一位年逾百岁却依然鹤发童颜神清气爽的老翁见老子呕心沥血地在写书时,心里很纠结,想不通老子这样做为的是什么?人生有限如白驹过隙,晚上眼睛一闭第二天早上不再醒来,一辈子就过去了,有福不享,有肉不吃,何苦呢?看看自己的同龄人,给别人盖房起屋,打砖筑墙,辛劳一辈子死后仅得一席之地,换来的只是英年早逝,让人徒生感慨。而自己呢,一辈子游手好闲,不耕田耘地,依然吃上五谷杂粮,不置片砖只瓦却居于高楼大厦。
老子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个鹅卵石和一块砖头,问老翁说:“如果在砖头和石头两者之间任选其中的一种,你是选择石头呢,还是砖头?”
老翁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砖头了。”
“为什么呢?”
“这个鹅卵石没棱没角,我取它没有用处呀。而砖头呢,好歹还有一点用处。”老翁指着砖头说。
“那么你说,是砖头的寿命长,还是鹅卵石的寿命长呢?”
“自然是石头的寿命长啦!”
于是老子笑着说:“这就对了。石头寿命长而人们不选择它,砖头寿命短而人们选择它,不过是一个有用,一个没用罢了。”
老翁听了羞愧不已。
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的就是人生价值的问题,枉活百岁,对社会没有作出应有的贡献,其人生轻于鸿毛,就像鹅卵石;虽然英年早逝,曾为社会作出了有益的事,其人生重于泰山,就像砖头。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