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一口温暖的粥

4/5/2019 10:49:35 PM 人评论

近来,一组照片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照片中,一位95岁的老母亲手持汤匙,一口口地给瘫痪在床的58岁的儿子喂粥。人们说,那一口一口的粥中,是大爱无言,是母爱无疆。这位老人叫许张氏,虽然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她将“母爱”和“尊严&…

近来,一组照片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照片中,一位95岁的老母亲手持汤匙,一口口地给瘫痪在床的58岁的儿子喂粥。人们说,那一口一口的粥中,是大爱无言,是母爱无疆。

这位老人叫许张氏,虽然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她将“母爱”和“尊严”这两个高洁的词汇刻在了人们的心上,郑重,有力。

尿布,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物资

老人的家在安徽毫州的城乡结合部。小巷纵横,小路颠簸,从毫州市区抵达这里,最便利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车子驶过一片低矮的平房,开进一个堆着拾荒杂物的小院,院落最里面的一间房,便是老人的家。

环顾这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两张床分靠在南北两堵墙上,一个柜子倚靠西墙,坏掉的柜门歪斜着,露出里面堆着的包袱,一个压着一个。柜子上边和两旁也放满了花花绿绿的包袱,摞得老高。老人说,那是邻居和好心人送来的尿布和旧衣裳。

尿布,是这个家庭最重要的物资。

老人颤巍巍地从床上取下一个包袱,在我面前摊开:“这些尿布都是人家寄过来的,你看,缝得多好。”尿布是用旧衣裳、布头拼缝起来的,针脚细密。

尿布是给老人的儿子用的。老人育有五女二男,躺在床上的叫许全意,是小儿子。40年前,许全意突发精神病,从此不再开口,不出家门,不与人交流,饿了不说,渴了也不叫,尿了拉了自己都不知道。

19年前的一天,许全意瘫了,再也没有站起来。那时老人的老伴已经过世10多年,其他几个儿女家的日子也都过得紧巴,基本都靠低保过活。老人不想拖累他们,就一个人伺候卧床的儿子。

那一年,儿子39岁,老人76岁。

此后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早上5点多钟,老人起床下地,第一件事就是到儿子床边掀开被子,把儿子的身子翻过来,看看有没有尿了拉了。接下来就是换尿布,给儿子擦身子,洗尿布,晾尿布。然后做饭,给儿子喂饭。

夜里,老人睡两三个小时又要爬起来,到儿子的床边看看他尿没尿,拉没拉。尿了拉了她就赶快换,决不耽搁——她怕儿子睡得不舒服。

在母亲这样的照料下,躺了19年的许全意,身上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虽然儿子没有意识,也不能出去见人,但老人还是把他收拾得干净体面。头发长了,胡子长了,她就给他拾掇,不见一丝邋遢。

能想象吗?屋里吃,屋里拉,整整19年,可是屋里、床上,包括许全意的身上,闻不到一点儿异味。

陪伴儿子是她的使命,也是她活下去的意义

中午时分,小女儿许长荣来了,手里端着一碗饺子、一碗汤。

两年前,住在不远处的许长荣不忍心再让年迈的母亲生火做饭,就把做饭的活包下了。

看到我在,这位年近60岁的阿姨,怎么拦都拦不住,一路小跑回家,又盛了一碗饺子来,非让我一起吃。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毫州,据考证曾走出了老子、庄子,“天下道源”的好客礼数,在这个贫寒之家也体现得温暖周到。看到我几个饺子下肚,老人才算满意,安心喂起儿子来。

把被角掀开,老人拿出一块手帕垫在儿子的嘴巴下,再把汤倒在饺子碗里。一手端碗,一手拿着汤匙;一匙饺子,一匙汤。每当汤匙送到嘴边,许全意就像突然有了意识,张大嘴巴,铆足劲抬起头迎向汤匙。

这是许全意一天中最生动的时刻,也是老人最幸福的时刻。

女儿说,这么多年来,每一顿饭,母亲都是这样,弓着背,端着碗,像照顾婴儿一样,一勺一勺地喂到哥哥口中。操劳中,母亲的背一天天弯了下来,如今已经像座拱起的小山。

“要是没有我妈,我哥早没了!”许长荣说着,眼圈红了。

我把老人的手放在我的手中,摩挲,端详。

这双手枯瘦得厉害,几乎只剩皮包骨,上面爬满了斑点,已经快看不出底色。可就是这样一双手,每天要翻动儿子的身体好几次,每一次都得憋足了劲;就是这双手,每天洗晒尿布,不管冬天的水多冷,夏天的天多热;也就是这双手,一口口喂儿子吃饭,哪怕得不到儿子的一丝回应,听不到他叫一声“妈”。

“累吗?”话问出口,我有些后悔,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答案的问题。老人淡然地说:“我知足,现在啥都不想。”

考虑到老人年纪太大,照顾儿子很吃力,有关部门特事特办,要帮老人和她的儿子申请进福利院。但老人婉拒了,既是不想给人添麻烦,更是舍不得儿子受任何委屈:“谁能像自己亲妈一样,尿了拉了就马上给换啊。”

“你活一天,妈就不死。”这是老人常跟儿子念叨的话。陪伴儿子是她的使命,也是她活下去的意义,儿子能走多远,她就要拼着命陪多远。

给我那么多钱,我有啥用

上海的一位企业家看到网上流传的照片,心生感动,立即请当地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代他捐赠10万元给老人,但任凭工作人员磨破嘴皮子,老人怎么也不肯收。

10万元,对于和儿子两个人加起来每月只有400多元低保补助的老人来说,该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可她谢绝了,毫不犹豫。

提到这件事,老人抬起左手,5根手指最大限度地伸直,定在半空,足足几秒钟。“不能收!”她语气坚定。

问她为啥,她说:“给我那么多钱,我有啥用?这些钱要搁到厂里,奖给工人,大家都分点,干活多带劲,多高兴!政府给我吃的,我吃不完,够吃不就好了吗?”

许长荣说:“有好心人来送钱,老人拉着拽着不放人走,怎么也要把钱还给人家。”

那是因为眼中的热泪

许长荣掏出一个本子,上面记录着老人家不得已收下的捐款明细,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每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老人说:“要记着这些好人,有办法还是要还啊。”

账本上有一笔来自上海市延平路123弄署名王振字的捐款,提起这笔钱,许长荣一肚子委屈。

上海网友王振宇在网上看到老人给儿子喂粥的照片,很是感动,希望能够帮助老人,就汇来了500元钱。这远方的汇款,一下子成了老人的心病。“不是自己的儿吗?我做了啥啊?政府已经对我们娘俩够好的了,不能再花大伙的钱!”

老人给女儿下了令,把钱给好心人退回去。

许长荣跑到邮局办退款,可对方的地址留得不够详细,邮局不给退。她又按人家留的电话打过去,王振宇几番推辞,就是不让退款。女儿就和老人商量,算了吧,咱别退了。老人却说:“退不了就给人家寄点我们这儿的特产,怎么也算是一份心意。”

女儿去买了一箱麻油,还特意挑了一个当地最有名的牌子,但到了邮局才知道,油类不给寄。折腾了这么多次,老人还是没松口,让女儿再想办法。

“我都寻思好了,她要是再问我,我就说给寄出去了。”许长荣小声地和我嘀咕。

“麻油交给我吧,我回上海正好可以带给他。”听了我的话,老人举起拐杖用力点了点地:“正好,正好!”

告别时,老人非要送。外面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怕地滑,我不让她出来,可几番劝阻,那双从旧社会一路艰辛走来的小脚还是支撑着她瘦小的身子,把我送到了大门口。

老人示意女儿回家取东西。她自己则转过身,靠在大儿子拉客用的平板车上,拉着我的手,很紧。女儿回来了,不仅带来了那箱麻油,还令人意外地取来了100元钱,硬要往我手中塞。

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大老远的,姑娘你坐了一夜火车特意跑来看我老太太,不容易,咱家没啥好招待的,拿钱出去吃顿饭,可好?”

一时间,我心底五味杂陈。

几番拉扯,钱当然强塞给了许长荣,但那份心意装在心中,沉沉的,暖暖的。

抱着麻油,坐上返程的摩托车。回头,挥手。老人弓着背,拄着拐杖,一直站在门口。车子启动了,那个瘦小的身影越来越小,随之又像泼洒在宣纸上的墨迹泅开来,越来越大。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