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怎样让自己没有名气

4/5/2019 10:51:37 PM 人评论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后,略萨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很多人来采访他,特别是新闻界,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他好好地安静地生活,不让他好好地工作,总是有记者来问那些他不想回答的问…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

怎样让自己没有名气

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后,略萨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很多人来采访他,特别是新闻界,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他好好地安静地生活,不让他好好地工作,总是有记者来问那些他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他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略萨说,他也当过记者,所以理解他们,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个作者成为了受难者。

名气,是一件不可逆的事,你一旦拥有了,想抛弃它,比登天还难。报章上有你的名字,口碑里传颂着你的故事,人人以你的成功作为自己的榜样⋯⋯想“让自己变得没有名气”与“让自己变得有名气”相比,后者反而容易得多。因为“让自己变得有名气”的途径实在太多了,写本书炒作,拍部电影加点儿绯闻,与名人打场笔墨官司等等,甚至学学炫富的“郭××”等人,大无畏地“无知”一下,自己就有名气了。

略萨说,他1996年第一次来中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也没有记者来报道,以一个纯粹的旅游观光者的身份,来细细品味中国古老文明的风情韵致,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但15年后他再来中国,发现一切都变了,这件事变得那么的不好玩了。对于一个不喜欢名气的人来说,名气何来美妙,反而成了一场灾难。

麦家也是。他是我的同乡,四年前,我从杭州去四川九寨沟,路过成都,拜访了还住在成都的麦家。他住在一个旧旧的生活小区里,把自己关在一个阁楼里写作,写作对于他来说非常快乐。那时他的名气并不大,他也没有想过以后会得茅盾文学奖,他更不知道以后自己的小说版权可以卖到一千万元。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他说自己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口才不好,甚至还有些羞怯,他更愿意在家里睡觉、阅读和写作。

但麦家怎么可能再“回”去呢?麦家说,“生活正在以各种向度枷锁我”,他要付出更大的气力,才能挣脱越来越多的荣誉和枷锁。

对于一个不需要名气的人来说,有名气的痛苦更为深重。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就成了一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灾难。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是尘世大道,反其道而行之者,古往今来,屈指可数。凡能在大名囊取之时,有反思和逃避,无疑是人性之英雄,非常人所能为。

臧克家说:“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名字比石头烂得更早……”名气实则无法经营,市场化的“名气炒作手段”制造出来的明星,就如天上的流星。当年唱响全国的“快乐女声”,才短短几年,你又记得起几个?

你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这个世界才会记住你几分?这是天问,有觉有悟的人,活得谦卑而诚惶诚恐;无觉无悟的人,四处钻营,呼风唤雨,喧嚣而张狂。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