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勒口

4/5/2019 10:54:36 PM 人评论

拿到手上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从勒口开始读。勒口是封面超过书芯往里折的那部分。前勒口一般是作者简介,后勒口大多写些新书介绍。我说的是前勒口。以前,我做图书编辑。前勒口的简介总是一本书快完工时,才会要求作者交来。简介不能太长,长了,勒口处就显得挤;但总有人洋…

拿到手上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从勒口开始读。

勒口是封面超过书芯往里折的那部分。前勒口一般是作者简介,后勒口大多写些新书介绍。我说的是前勒口。

以前,我做图书编辑。

前勒口的简介总是一本书快完工时,才会要求作者交来。

简介不能太长,长了,勒口处就显得挤;但总有人洋洋洒洒交一大篇,履历细分到每一年,每一个奖项、每一部作品都交代不能删。

也有人写得极少,寥寥数语交代前半生;大多数人中规中矩,年龄、籍贯、毕业院校、取得的成绩,年纪轻些的还会在简介中添上志趣。

一次,我接到一个电话。

某书由两个作者共同完成。其一抱怨其二简介过多,压了自己的风头,折中办法是“我的署名放前”。电话还没挂呢,其二就推门进来了,风尘仆仆,放下背包,说,我就来商量下,能不能前面(前勒口)只放我,把其一挪到后面(后勒口)去?

又一次,我收到一封邮件,某名人之后强烈要求在已交的简介中加上“忠诚”、“热爱”等字眼。我问为什么,他没回复。后来我又问其他人,原来,几十年前,他的名人之后身份意味着厄运;几十年了,厄运早变成好运,但骨子里的“怕”种下就拔不掉了。

勒口就是窗口啊,通往世相。

渐渐地,我专捡书的勒口看。

有一个人经年不改勒口的简介,无论这些年他出了多少书;有时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他,对他的介绍也和前几年旧书勒口处的文字一样。

我觉得他懒,或不在乎。

有一个人每出一本书,勒口都有些改动:加上最新的职务、最新的被表扬、最新的“平生好……”勒口成了了解他最新动态的地方。

有一个人出了本业内重要的学术著作,勒口简介只有一句话,“某某大学教授。”我摸着这句话,再摸摸封面烫金、凸起的几个大字,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作者很牛,书很有分量。

有一个人勒口文字不到100字,竞花32个字写道,“最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揣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走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笔下如此风流,我不禁想,那是《老残游记》中逸云一样的人物吧?

有一个人是译者,勒口处满满当当,但写的几乎全是对原著者的情愫,“对于叔本华,我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的著作给予了我许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仅看勒口,我就断定,这会是叔本华最好的译本。

有一个朋友,新书勒口处写着“高度热爱各种娱乐八卦,积极思考诸多无聊问题”,我扑哧一笑,想象着她写写删删改改,最后琢磨出一句最恰当的形容自己、还略带些自嘲的话。

勒口是曲径通幽的渡口啊。你站在这头,借一点点光,窥见、审度那头那人的心房。

我开始研究每本书的勒口。

我想象身边每个人如果有一本自己的书,勒口会是什么样。

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高度概括,那是他最想突出的自身的那部分。

在此意义上,勒口是微博身份认证的内容,是msn的签名档,或者网名、笔名。书的勒口常有作者像,一个人上网时的头像常是他心中最好的自己或最能代表他自己。

我最怕经年不换或者根本没有签名档的人,就像勒口处只有一句简介的书,这些作者的共同点是,要么太有力量,要么根本不想让别人看出点什么。

哎,你勒口只有这星点儿资讯,让我怎生思量?

话说到这儿,我翻了翻面前的两本书。

一本关于《金瓶梅》人物,书窄小精致,勒口写着作者姓名,及“我国现代著名杂文作家、剧作家”等身份认证,其他均是职务、作品,中规中矩。且慢,勒口最后一行字是“1976年含冤逝世”。这极具转折性的语言如紧急刹车,在白卡纸上尖叫。

另一本书是关于诗词,我随手翻到的是首情诗,诗名《赠王肃》,一共四句。

作者是王肃前妻谢氏,“南朝齐国人……丈夫王肃于493年投奔北朝北魏,并被任命为尚书令。北魏以陈留长公主妻肃,谢氏遂不得复聚。”

谢氏的一生若是一本书,这十几个字当刻在它的勒口。

勒口处的人生,人生的勒口处。

那些和勒口有关的人和事将在493年、1976年、2011年及更远继续吧——生者不断更新,逝者永远定格。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