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王勉至今未曾谋面,但朋友向我推荐他的散文,希望我读一读。现在我手边至少有《永远的白蝴蝶》《那些人,那些景》《羊肉烧酒》等散文集。其中一篇我印象挺深,叫《印象》。初看我感到诧异,王勉为哪方“印象”而作?但从他的那些短文里我了解了他“印象”的来历。当下,纸醉金迷的社会氛围,毫不掩饰的生存竞争,日渐淡薄的人情,不知所措的生活的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选择越来越多了。如此艰辛的生存状态,却还能让王勉写出让自己动心,也让别人为之诧异的心灵感受,真是别有一番用心。
最近朋友又告诉我王勉还准备出新的散文集,说书名就叫《印象》,还把一百来篇准备选用的短小散文打印出来送给我看。从这些看上去有感而发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丰富的人生阅历为王勉的文学创作奠定坚实基础,他的工作经历,使他的生活保持着勃勃生机。因此,他的眼光比久坐书斋的作家们更深刻,更透彻。应该说,王勉的阅历已经为一个堪可造就的作家的产生造就了条件。他奔波于职场,且奔波,且感受,那些乡情亲情的回忆,那些行走于都市的感喟,有热情奔放的倾诉,也有零星散碎的捡拾。在我看来,这些文字,是伴随着他匆匆的步履而留下的屐痕,不仅清晰可见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也给读者提供人生体悟。
我对他作品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珍贵的朴实,而且能看出他是一个感情非常丰沛的人,因此他选择用文学表达感情。最不可多得的是,他比别人更善于用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真实,并用细节表述出来。当激情转化为诗情被描述的时候,也许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文学吧。
王勉的散文像是诗的句子,千字文居多,字斟句酌,很凝练,有哲理,但又像信手拈来的有感而发。王勉的文学功底显而易见。当然,这一定和他的勤奋有关。按照一般文学评论的格局,我该说王勉散文作品的艺术特色了。我觉得,王勉散文创作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借物言志,借景抒怀。他的语言热烈,思想敏锐,善于写人,善于写事,善于描摹事件中的小人物,解剖他们的命运,理解他们的痛苦,触摸小人物生命生存的无奈,有意揭示人性的本质。
王勉的散文作品让我感觉亲近,觉得心灵相通。因为他有不少作品描写农民、农村充满感情,而且很理性,不沾染世俗功利。尽管我没有一一拜读王勉的所有作品,但其为人为文的风格已略知一二。特别为他对草根民众的关注,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所感动。所以我认为王勉的散文不可忽视。当然,又有哪一个人为自己热爱的文学付出二十年时间是可以忽视的呢?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