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一个猜数游戏

4/5/2019 11:03:30 PM 人评论

1987年的某一天,《金融时报》上出现了一则奇怪的竞猜广告,邀请银行家和商人参加一个数字竞猜比赛,参与者必须在0到100之间选择一个整数寄回去。谁猜的数字最接近所有数字之和的平均数的三分之二,谁就是赢家。如果猜中数字的人不止一个,那么就以随机抽签的方式选出唯一…

1987年的某一天,《金融时报》上出现了一则奇怪的竞猜广告,邀请银行家和商人参加一个数字竞猜比赛,参与者必须在0到100之间选择一个整数寄回去。谁猜的数字最接近所有数字之和的平均数的三分之二,谁就是赢家。如果猜中数字的人不止一个,那么就以随机抽签的方式选出唯一一个赢家,奖品是一套协和航空从伦敦到纽约头等舱的往返机票,价值超过一万美元。

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参加了竞猜的话,你会怎么选择数字呢?根据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你会理性地选择一个数字,可是,怎么选才是理性的呢?

你显然不知道其他人会选择哪个数字,这样一来,想要理性也有点困难。所以,你可能一开始会做一个大概的猜测:也许人们选择的数字在0到100整个范围之间随机变化,这样的话,平均数大约是50,所以33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33接近50的三分之二。你满怀期待地寄去了这个数字,接着又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如果其他人都和你想的一样,情况又会怎样呢?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其他人也会选择一个33左右的数字,所以平均数就不是50,而是33左右,那么33的三分之二就是22。你可以把这个数字寄回去,或者按照这一思路再仔细想一想。如果其他人又和你想的一样,那么平均数就是22了,所以最佳的猜测实际上在15左右。

以此类推下去,你想得越多,数字就会变得越小,而真正的疑问也来了,你究竟该停在哪个数字上?继续按照这一逻辑推理,你会开始怀疑每个人都会选择一个非常小的数字,甚至可能就是0。而实际上,0这个数字也是一个符合数学逻辑的答案,因为0的三分之二还是0,每个人都选择0的话,那么每个人都猜对了。理性的经济学家会选择0,但是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人会这么选吗?

结果是,的确还有其他人选择了0,但是并不多。这个奇怪的猜数游戏是由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泰勒设计的,当他把寄来的数字列成表格的时候,他发现,有少数一部分人真的选择了0,而很多人选的都是33和22--逻辑思维停在了第一步或第二步。最后的统计结果,平均数是18.9,赢家选择的是13。

泰勒设计这个猜数游戏主要是为了说明,理性的经济学家头脑中的人的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明显不符。认为人们应该选择数字0的想法来自于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博弈论”(gametheory),它讨论的是理性的人在竞争性的环境中,怎样能有最佳的行为表现。

二十世纪50年代,数学家约翰·纳什(JohnNash)--近来电影《美丽心灵》(ABeautifulMind)故事主人公的原型--证明了,一个理性的人在得知其竞争对手也都是理性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他总是能找到一个“最佳”策略加以运用。所以,在泰勒的猜数游戏中,最佳的策略就是选择0。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是完全理性的,那么他们都会选择同样的数字,而0是唯一一个等于平均数三分之二的数字。

但问题是,理性的经济学家来参与这个竞猜的话,就一定会输。事实上那么猜既不理性也不聪明,不过只是天真烂漫而已,尤其是他们把人的行为想得太简单了。一个经济学家能够尽量让自己变得理性,但是他却无法控制其他人和他一样理性。

这个竞猜游戏不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因为最佳数字是根据所有人选择的实际数字而定的,而谁也不知道人们会出于多么疯狂的理由来选择那些数字。结果,这个竞猜游戏和理性一族的博弈论扯不上一点关系,但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和这个游戏相似的实际情况,仅仅依靠推理和逻辑是根本应付不了的。

举个例子,早晨开车去上班,为了避免交通堵塞,你会想要选一条别人不会走的路。但是,其他人也会这么想。结果你的想法就变成,许多人都在尝试做一些大多数人不会做的事,但理性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无法猜透别人的心思。再想想股票买卖,因为牵涉到大笔的资金,所以你想理性地采取行动应该总能赢利吧。

其实不然。经济学中有个古老的论点,认为股票的价格必定反映了其公平合理的价值,因为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会买进那些价值低估的股票,使股价上涨,或者会卖出那些价值高估的股票,直到股价跌落为止。理性的投资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以轻松挣到钱。

不过,事情没这么简单。假设某些聪明人发现个别股票的价格非常低,为了轻松获利,他们或许会理性地买进持仓,想着等股价涨到应有价值的时候,再卖出赚上一笔。但是,就像泰勒的猜数游戏中理性的经济学家一样,他们对股票的看法也许是对的,但是却把人想得太简单了。因为还存在着非理性的投资者,他们完全得不到咨讯,也没有好的理由要持有这只股票,觉得自己会输钱的他们就继续抛售,使得股价跌得更低。无论这看起来有多可笑多恼人,他们还是会这么做。

所以,在股票市场中一个绝对理性的投资者也会赔本。因为股市的运作是建立在人们的信念上的,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信念和想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力求做到理性,反而就太奇怪了。

如果认为克利夫兰的气温可以影响股市的人足够多,那么这个城市的温度真的就能影响股市,所以作为一个明智的投资者,则最好在买卖股票之前,先查询下克利夫兰的天气情况,哪怕这听起来是多么“不理性”。说穿了,理性只是一个某些时候可以使用的工具而已,甚至这个工具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或许还会有人希望能保全理性选择的理论,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继续探索下去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甚至有时候,在做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决定之前,连孩子都会做的计算,我们大多数人反而不会了。所以看来,出错是我们人类甩不掉的遗传基因。

上一篇:旧时情书

下一篇:人生瞬间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