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9岁,钢琴考级通过了六级。但是,最近他作了一个决定,不再让儿子继续学钢琴,家中那台钢琴也卖掉了,换了一台电子琴。
这缘于一起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
朋友所在公司搞联欢,孩子被邀请参加表演。为了能在父亲的同事面前表现好一点,孩子提前一周练习了那首难度较大的《月光奏鸣曲》。
活动开始了。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有对唱,还有游戏。轮到孩子上场时,已快到用餐时间。孩子来到钢琴前,按下了第一个音符,如水的旋律在大厅里流淌开来。
但是,大厅里到处是走动的人,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笑谈,还有服务员在换桌布,准备上菜……主持人也站在台侧,和一位漂亮女孩谈兴正浓。
孩子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切,他戛然而止,找寻着父亲,希望得到帮助。朋友对这样的场面也束手无策,只能示意孩子继续。孩子只好加大演奏力度,音乐再次响起。
曲子演奏完,孩子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但是,没有掌声。
走下舞台的孩子偷偷哭了,他委屈地问:“爸爸,是不是我弹得不好?为什么我得不到掌声?”
朋友无言以对,回去不久就作出一个决定:让孩子去学简单得多的电子琴。
朋友跟我说,在一个缺乏文明和教养的环境里,孩子的钢琴弹得再好,也不会有更多的欣赏者,我不想让孩子以后被自己的优雅所伤。
这件事让我非常震撼。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电影《立春》,想到了里面唱女高音的王彩玲、跳芭蕾的胡金泉,在世俗社会中,他们没有被自己的优雅所福泽,反而被自己的优雅杀伤。
我的孩子也在学钢琴。许多场合,他也会上台表演。同样,他的演奏也总是被人声淹没。这样的时候,我总是很难过,但我下不了决心,终止孩子学琴。
现在,我能做的只是,不让孩子随便在非正式的场合弹奏,因为我害怕那种嘈杂喧闹的环境,那种漠视他人劳动的无礼,会伤到孩子的自尊。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