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
二、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如:“三位罪犯落入法网”“我是一位歌手”。作为量词,“位”含有敬重意味,不应用于“罪犯”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也不应用于自称。
三、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大地让人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母亲”。所谓“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首先”。
四、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丑年”的“丑”。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己丑年”里的“丑”本有其字,它是地支的第二位,和繁体字“丑陋”的“丑”无关。
五、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居住。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
六、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婵”可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但人名“貂蝉”是不能写成“貂婵”的。
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据说他的家厨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此得名“宫保鸡丁”。
八、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网上的“发帖子”“读帖子”经常误为“发贴子”“读贴子”。帖,音tiě,核心含义是写有文字的纸片,是名词。贴,音tiē,核心含义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是动词。
九、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长期以来,媒体宣传中都将“兴亡周期律”误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
十、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媒体在引用这段话时,常说成是唐代名臣魏征所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