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让我们像山一样思考

5/31/2019 3:50:03 PM 人评论

前年,我去了一趟太行山。太行山的雄伟让我叹为观止,但是另外一种情形让人触目惊心。我看见岩缝当中到处有人活动,非常危险。他们是在寻找一种东西——太行山里几乎已经消失的一种树,叫崖柏。因为崖柏一般在岩石里纠结生长,所以它不像一般树木的纹理…

  前年,我去了一趟太行山。太行山的雄伟让我叹为观止,但是另外一种情形让人触目惊心。我看见岩缝当中到处有人活动,非常危险。他们是在寻找一种东西——太行山里几乎已经消失的一种树,叫崖柏。
  
  因为崖柏一般在岩石里纠结生长,所以它不像一般树木的纹理那么规整。这些弯弯曲曲的树,迎合了有些人特别奇怪的爱好:喜欢用扭曲的东西做点小玩意儿。于是,就有那么多人疯狂地追捧它,以至于驱使更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到山里头把残存的一点崖柏挖出来运到市场上。
  
  姚明在广告中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们不光是在动物界进行杀害,植物也难逃厄运。也许再过一二十年,崖柏终有一天也会从我们的视野里彻底消失。所以,我就提前为这种即将消失的树写了一篇悲悼文《河上柏影》。
  
  在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反思:我们人类向自然的有些索取是无可厚非的,比如说我们要吃饱饭;但是有些索取真是没有任何必要,它既不解决心灵问题,也不解决生存问题,只会对自然造成巨大的破坏。
  
  我想起了我的两位美国同行做过的事情。
  
  一位叫利奥波德。他学林业出身,提出了一套理论,认为人的道德伦理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早期的美国人或是西方人,可能也跟今天的我们一样,有一种落后的自然观,认为自然就是为我所用的。
  
  利奥波德觉得一定要对这种事情有所节制。他说:“我们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局部的,不是一部分对我们有用的自然,而是整个自然。我们只是这个生命共同体当中的成员,不能自高自大,如果我们已经破坏了自然,就要去做修补工作。”
  
  利奥波德在20世纪30年代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他平时在城里工作,到了节假日就带着家人住在这个破败的农场里。几年时间,他种了几千棵树,种了草,慢慢地把这片被遗弃的荒凉的土地,修复成了一个接近它原来自然面貌的生机勃勃的农庄。他把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记录下来,写了一本名叫《沙乡年鉴》的书。
  
  最近我写完书想休息一下,就去了美国加州旅行。为什么要去那里呢?因为那儿有一个著名的美国国家公园,叫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今天的中国人把它翻译成“优胜美地”。
  
  这个地方和美国的一位作家有关,他叫约翰·缪尔。缪尔上了一阵子学就不上了,宣称要去上一所荒野的大学。有两年时间,缪尔主动到一家农场去放羊。他整天放羊,把每天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了《夏日走过山间》这本书。在放羊的过程中他发现,大规模养羊对自然植被会造成破坏。比如说,一亩草场可能就适合养2只羊,但养羊的人总是很贪婪,要养100只羊,不到两年,这个草场就被彻底破坏了。有了这个发现之后,缪尔开始去美国的不同机构演讲,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呼吁在这种高山地带禁止牧羊,因为高山地带的植被更脆弱、更难恢复。
  
  缪尔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美国有一种漂亮的杉树叫红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树。那个时候已经有矿业公司开始进入约塞米蒂谷地开矿,缪尔看见伐木公司开始采伐这些红杉,就发起各种运动,说一定要把这些红杉保护下来,不能无节制地砍伐。
  
  他的说服能力很强,1903年他居然说动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奧多·罗斯福。那年缪尔邀请罗斯福总统跟他一起到约塞米蒂公园去视察。那个时候当地不通车,两个人背着帐篷去露营。结果,美国总统也变成了他的自然理论的拥护者。1905年,美国创立了一种保护自然的模式,把这个国家自然界最美好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保护起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大自然的,只是我们的有些观念出了问题。
  
  我在美国看到绿色食品店,就问店主什么是绿色食品。店主说:“绿色食品不光是没有农药、采用绿色方式培植的食品,还必须是短途运输的食品。你不能从挪威运一条天然的鲑鱼到美国来,还声称它是绿色食品。为什么?因为你的运输距离太长,碳排放太多。”所以,他们对绿色食品有个规定,必须是方圆多少公里以内运来的,要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碳排放。
  
  我一边旅行,一边学习,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我学会了用与他们一样的眼光去看自然界的问题,学会了尊重自然、欣赏自然。因为利奥波德还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我们要像山一样思考。”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站在自然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切都只从我们毫无止境的物质需求出发。
  
  当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时,我们既希望喝干净的水,又希望呼吸新鲜的空气,还希望地里种的菜没有使用农药,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过度使用农药的那些人造成的,也不仅仅是直接排放了污染的那些人造成的。那些人直接造成了污染,当然负有很大的责任,但其实我们每个人也负有相当的责任,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有消费的需求,我们也是这条循环链上的一个环节。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环保主义者、自然主义者宣传:今天不要开车了,明天不要开灯了。但更重要的是,从更深层的认知上去解决问题。
  
  在中国,知识分子过去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叫作“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说我们知道了就要行动,两者合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在,坐而论道的“知道分子”很多,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准备去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今天我自己在慢慢学习,不光是在书里写有关自然的故事,我自己也学会在大自然中去寻找、去理解大自然的美好,接近它们、倾听它们、拥抱它们、感受它们,最后确确实实发现自己正在脱胎换骨。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