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有一户人家,母亲七十多岁了。十年前,这位母亲的丈夫中风了,时隔一月,儿子也中风了,家里一下子有了两个病人,都不会说话,但都会吃喝拉撒。这样的日子叫什么日子,经历的人也说不全是苦恼,但谁都不希望去经历。母亲里里外外跑出走进,天天侍奉着眼前的两位亲人,一晃已经十年了。
十年后,儿子有了些知觉,第一反应,是眼眶里有了泪水。眼泪为谁而流?为母亲。是的,老母亲本该是儿子来侍奉的、赡养的、敬孝的,可现在反而让母亲爱着、敬着、忙着,也累着。儿子总是泪流满面,母亲一边忙,一边劝导儿子:男人家呀,哭啥?娘是兒子的,儿子是娘的,应该做的!
别哭!至少不能在母亲面前哭,儿子心里知道但眼睛做不到。
前几月,儿子的嘴唇突然会动了,也发出了嗯嗯呜呜的声音,像一两岁孩子的学舌,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在母亲眼里,这就是儿子的说话,犹如小时候母亲想听自己孩子的第一声呼唤一样。
又是一年过去了,我母亲告诉我,那个儿子现在真的会说话了,让我也去看看。说起来他们也是我们很远房的亲戚,已经不来往了,去也是表达一下对这位可怜母亲的尊敬。逼仄的房子,邋遢的硬床,大小不一的长凳,混合馊味、药味、臭味的空间,告诉我什么叫生活,生活就是料理家务。啊啊呜呜地交流了半天,半天里我只听懂他一两句话,大概意思是:我要活着,活着母亲就开心。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生病痛苦,母亲服侍生病的人全是辛苦。
我想了很多,突然想到了海子,那个“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即便是诗人,说与做,还是有些距离的。
海子自杀了,也就在这一天,天还没有亮透,因小脚而迈不得大步的母亲早在灶前忙碌了几个小时了,她在锅灶的烟气里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一锅哎!这是给儿子海子吃的呀!这位善良的母亲,就算儿子远在北京,也要以这样一种传统、虔诚的方式遥祝读书的儿子身体健康,学业长进,日子过得比她更幸福。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境?
海子一死百了,无念人生。他母亲呢?在那个雨水连绵的乡村三月,海子的骨灰,被好心人送到了母亲居住的查湾村,就在门前300多米的树林下,垒起了一座土坟,海子就在里头,母亲就在外头。从此,出门进门,进门出门,母亲的视线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在乡下淅淅沥沥的雨声里,母亲哭她的儿子海子,直到哭干了眼泪,哭瞎了双眼。经久的岁月里,皲裂的唇间呼唤的是孩子的乳名,痛苦的心间缠绕的是孩子的灵魂。你想想,这坟墓里,陪同儿子入眠的还有什么?我想沉痛地告诉海子:还有被你亲自碾碎的母亲的灵魂。
几十年了,我心里一直想说,这个世界不欠你什么。海子死后,一直有人写文章悼念海子,有一个作者的文章让我记住了,题目是《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做儿子的有责任和义务好好活着,因为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是的,爱母亲就要好好活着,大道理不说,小道理少说,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
所有的自杀都是有道理的,但所有的自杀都是有点问题的,不是你的,就是他的。但对于母亲,我们应该毫无商量地告诉你:这个世界,至少母亲没有欠你。所以,在母亲面前,人们更没有资格戕害她给予的宝贵生命。
这样一想,理解了村上那个儿子之所以拼命活着的原因了,尽管他说不全话。
这样一想,我还想去看看他,在那里小坐,就是让他教我如何对待母亲。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