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某天,美国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里,正在进行着每年都举办的越野赛跑。
一共46个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孩子在路上争先恐后地跑着,路边的行人中不时有好事者向这群奔跑的孩子们张望。
其中一个个子矮小的孩子是刚刚才入学的新生,他控制着自己的节奏,紧闭双唇表情严肃地跑在队伍里面。他才加入校田径队不久,没有人对他抱予希望。他得做出点什么让大家认识到他的潜力,于是他加快了步伐,努力想赶超前面的人。
但他毕竟是个新手,个头又小,步幅很小,跟那些大孩子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于是他加快了步伐的频率,这才跟着前面队伍向前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由于体力的下降,他的步频一点点降下来了。
后面的孩子们一个一个从他身边跑了过去。
他数着数着,发现跑在他前面的学生数目正在增长,他想要努力赶超,可是他步长就那么短,而频率也由于体力的下降没有办法保持在高频率。
但他还是努力地跟着大队伍向前奔跑。
终于,他到达了终点,回头张望,只有两个更加瘦弱的家伙远远地落在队伍后面。成绩显而易见,他“当之无愧”地排在了整个越野比赛的倒数第三。
在终点,还有些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冠军而异常的沮丧,在这样的时候,有人看到这位倒数第三的新同学却一脸泰然。
同学们渐渐地围住他,等待着他回答为什么跑了倒数第三还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他笑了,带着自信对那些以得冠军为乐趣的同学:“我坚持跑完了全程,而且不是最后一个。”这,就是他骄傲的全部理由。
这个男孩就是海明威。小小年纪的海明威已经有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评价世事的标准,没有盲从于求好求全的成功观。冠军只有一个,可是因为环境、自身、条件等等的差异,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得第一才算得上成功。只要你曾经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奋斗的过程,至于那结果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求尽力便无愧我心。
海明威带着他的自信,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做过记者,还是最早到中国采访的美国记者之一,他还做过斗牛士、拳击家,打狮子的猎手和帆船上的渔夫。每一种职业,他都做了自己能够做到的那份精彩。当然,这些精彩纷呈的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源泉,他成为作家后这些都成了最好的素材。
1954年,海明威凭着一部两万余字的《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这部书里,他用简洁明快的笔法写出了一个真正的老人和一片真正的海。他在《老人与海》里把他深刻领会到的真理告诉了大家:“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