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看不惯的事越少,证明你进步越大

5/31/2019 3:56:18 PM 人评论

上学的时候,有一个让人印象比较深的同学。当时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对宿舍卫生包括个人内务要求较高。那个年纪的男生,大多数不怎么喜欢整理和清洁个人物品。但他的床铺永远是最干净、最平整的,就连床下的鞋子、洗漱用品都摆放得像是列队集合一样。每次负责宿管的老师去检…

  上学的时候,有一个让人印象比较深的同学。当时学校管理比较严格,对宿舍卫生包括个人内务要求较高。那个年纪的男生,大多数不怎么喜欢整理和清洁个人物品。但他的床铺永远是最干净、最平整的,就连床下的鞋子、洗漱用品都摆放得像是列队集合一样。
  
  每次负责宿管的老师去检查,总是指着他的床铺让我们学习,以他为标准,如果做不到就虚心向他请教。
  
  我和别的舍友当时愤愤不平,打心里看不惯这个“另类”,同在一个屋檐下,何必总是抢着出风头呢?觉得他是一心想讨好老师,在综合评定上给他加点分数,势必也很享受夸赞带来的虚荣心和满足感。
  
  毕业后上班了,也总觉得身边奇葩的事太多。个别同事,明明是同一职位,总是把自己放在领导的地位上,不但自己每天勤勤恳恳,该吃饭不立即去吃饭,该下班不立即下班,好像废寝忘食忙起来没完。更有甚者,还总关心别人有没有完成任务,如若看到别人不认真工作,他就会发扬主人翁精神,苦口婆心地劝告:时间是金贵的,最好还是利用好时间努力赚钱。
  
  这实在令人看不惯,这么做还不是为了拍领导马屁,还不是为了引起领导的注意。对方还美其名曰:要把自己当成公司领导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生活和工作中有越來越多看不惯:看不惯别人用名牌手机装腔;看不惯别人穿名牌显摆;看不惯别人经常抠抠索索;看不惯别人整天意气风发;看不惯别人时常我行我素;看不惯别人出尽风头;看不惯别人八面玲珑……
  
  当看不惯别人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其实无非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了他人。认为自己是怎样看待事物的,别人也就该通过这个标准来看待。
  
  殊不知每个人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生长环境都大相径庭,做事风格当然不尽相同。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习惯之别。
  
  看不惯别人,对于自身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当你产生看不惯的情绪时,自己的状态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句话说:看不惯别人,是自己修养不够。我个人比较认同。真正有修养的人眼中不会有这么多看不惯的事情,他们懂得求同存异,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知世故而不世故,历世事而存天真,这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做好自己实属不易,又何必因为别人的所作所为深受困扰。
  
  当你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不喜欢的人和事物上,产生的势必是负面的情绪和作用。如果豁达一些,学会接受,那么一切也就变得通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有勤奋懒惰、勇敢懦弱,这是正常现象。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就去向他学习。遇到德行欠缺的人,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才是提升自己的方式。
  
  当你看不惯别人,潜移默化中你就会把这个点扩大化,随着时间推移,觉得对方果不其然是自己心中想象的那样,越来越不可理喻。
  
  有句话说: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而当你恨一个人,则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才行。其实这就是掉进了自己思维的陷阱,自己给自己挖坑。逐渐积累的怨气只能使自己生气又伤身,而别人依旧我行我素,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甚至我们会发现,那些我们总是看不惯的、做事极具个人风格的人,反而现在都混得比较好。这是因为对方不会因为别人的举动而影响自己,目标导向性比较强,也很有包容性,故容易成事。哪哪看不惯的人,实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作家去世时,有人给另一位作家写了封信,痛骂去世的人。这位作家回信说:他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深表遗憾。“我们爱一个人,不能万美集于一身;不喜欢一个人,不能万恶集于一身,我们要就事论事,方有持平之论。”
  
  信念不同的自由激辩也该有底线,比如: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
  
  陷在看不惯别人的泥潭里,只能蒙蔽我们的双眼。挣脱杂念的束缚,试着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事物。当你看不惯的事情越来越少,也就证明你在逐渐进步了。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