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半饱”做官,“留余”治家

5/31/2019 3:56:26 PM 人评论

陈廷敬(1639—1712)为官50余年,是康熙帝的股肱大臣、《康熙字典》总纂官,对康熙朝的文治武功及康乾盛世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家里只有老屋数间,无值钱什物。虽贵为大学士,却出门无车,衣衫粗旧,饮食无珍蔬膏粱,一冬只吃腌菜…

  陈廷敬(1639—1712)为官50余年,是康熙帝的股肱大臣、《康熙字典》总纂官,对康熙朝的文治武功及康乾盛世的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家里只有老屋数间,无值钱什物。虽贵为大学士,却出门无车,衣衫粗旧,饮食无珍蔬膏粱,一冬只吃腌菜,还甚觉有味,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而自励,被门人称为“半饱居士”。“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曾写诗赞扬陈廷敬的清德余风:“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清史稿》给予他“清勤”定评。
  
  离陈廷敬故居大约500里外的河南巩义,有个康百万庄园,一块悬挂在主宅过厅的“留余匾”让人印象深刻。匾上写着《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或许就是因为历代子孙都做到了自觉“留余”,凡事张弛有度,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并远离穷奢极欲,结果康家整整繁荣兴盛了12代400余年,富到“马行千里不食别家草,人行千里尽吃康家粮”,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规律。
  
  “半饱”与“留余”,一是大清相国官箴,一是地方士绅家训,可谓异曲同工,反映了共同的境界与情怀。以“半饱”精神去做官,可保洁身自好,全身而退;以“留余”态度来治家,可保茶余饭后家业不衰,子孙出息。
  
  “半饱”与“留余”,都强调的是凡事应见好就收,留有余地,最忌穷极尽绝。譬如说,吃饭要半饱,现代医学认为,吃七成饱正好,益于健康长寿,胡吃海塞,吃得脑满肠肥,则是百病之源;作画要留余,高明的画家,入画的景物再多,也总要在画面上留出二三分空白;赚钱要有所节制,不能独吞,自己赚钱也要给别人賺钱的机会;喝酒也要适可而止,酒至微醺,花至半开,是最佳境界,喝得酩酊大醉,那是自找罪受。
  
  “半饱”与“留余”的反义词就是贪婪与过分。贪吃、贪财、贪功、贪名、贪权,都没有好下场;而过于奢侈,过于招摇,过分享受,过度消费,则都是愚蠢之举。看看一众贪官,不知惜福,不守本分,放纵贪欲,拼命捞钱,结果是贪吃吃到“大腹便便”,捞钱捞到腰缠万贯,最后却换来个遗臭万年。
  
  实践证明,用“半饱”思想来治愈物欲的贪婪,用“留余”精神来节制生活的奢侈,既是实事求是效果明显的明智之举,也是许多仁人志士的经验之谈。“半饱”,是保持身心健康的硬道理;“留余”,是实现人生辉煌之大智慧。
  
  诸葛亮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尼采说“一切烦恼皆来源于过多的欲望”;方志敏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苏格拉底被学生拉去逛罗马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却让他对学生大发感慨:“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