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突破思维局限

5/31/2019 3:58:50 PM 人评论

每隔十天半个月,我就会抽空去一趟理发店,因为东京一家理发店的老板对我说:“您的发型关系到公司门面。所以,您要经常修剪。”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算工作再忙,我也一直保持着勤理发的习惯。有一天,理发店的老板又说:“要做买卖,服…

  每隔十天半个月,我就会抽空去一趟理发店,因为东京一家理发店的老板对我说:“您的发型关系到公司门面。所以,您要经常修剪。”
  
  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算工作再忙,我也一直保持着勤理发的习惯。
  
  有一天,理发店的老板又说:“要做买卖,服务很重要。”那天,他用了一小时十分钟给我理发,平常,他只用一小时,这一次,他多为我服务了十分钟。
  
  以前,很多手艺人都认为,这是认真服务的表现。
  
  排在后边的顾客称赞说:“老板,你真是热心周到啊。一会儿给我理发的時候,也多费点儿心啊。”
  
  我认为,在重视效率、珍惜时间的现代社会,这不是真正的好服务。我对他说:“你想努力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这份心意,值得肯定。但因此让顾客多花十分钟,就算不上好的服务。如果能让顾客少花十分钟,同时又不降低服务质量,这才是最佳服务吧。”
  
  花的时间越多,就越能把事情做好,这是普遍的认知,当然也不是说没有道理,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嘛。如果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为什么还要多花时间呢?
  
  对于像理发这样的服务行业来说,更是应该时时为顾客着想,而不是把“多花时间”等同于“优质服务”。
  
  前不久,我又去了那家理发店。这一次,老板用了五十分钟,就帮我打理得妥妥帖帖的。
  
  类似的事情,在如今的职场上,也是很常见的。有些员工,看似一天到晚都很忙碌,而且常常加班,但是,总也出不了成绩。无论是对于公司,还是对于员工本人来说,这都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领导,反而表扬这样的员工,很多人习惯性地把“多花时间”等同于“努力奋斗”。
  
  当初,我还是电工的时候,遇到过一位干活麻利的同事。别人花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事,他常常两个小时就全部搞定。我非常佩服他,偶尔也会问他安装电线的窍门。
  
  一天,这位做事利索的同事,早早地回到公司。另一位年纪稍大点儿的老同事,私底下对我说:“千万别学那个人,他干的活儿都很粗糙,常常要返工。”我很诧异,我从他那里学到的小窍门,确实很好用,也没见他收到要求返工之类的投诉。老同事又说:“你想啊,铺电线、装电灯,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我干了十几年,很清楚什么样的活儿要花多少时间。他怎么可能比别人快那么多?我敢保证,他绝对是偷懒敷衍的。”
  
  老同事一口一个“肯定”“保证”“绝对”,令我非常不解。他为什么就不能相信,那位同事在电工方面有天赋呢?难道必须和周围的人保持步调一致,才是认真干活吗?
  
  通过这件事,我开始留意自己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思维局限。

上一篇:朋友不是人脉

下一篇:赏罚之外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