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思念是最美妙的灵感

5/31/2019 4:00:14 PM 人评论

为了几千万像外婆一样的老人,台湾女孩姚彦慈用四年时间,设计出让人惊叹的温暖之作。她说:“当有一天,那个养育了我们的人变老变迟钝,他们也想要一双能够紧握他们的手。”外婆老了姚彦慈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外婆也会老,而且老得那样彻底,甚至连她心…

  为了几千万像外婆一样的老人,台湾女孩姚彦慈用四年时间,设计出让人惊叹的温暖之作。她说:“当有一天,那个养育了我们的人变老变迟钝,他们也想要一双能够紧握他们的手。”
  
  外婆老了
  
  姚彦慈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外婆也会老,而且老得那样彻底,甚至连她心心念念的外孙女也不认得了。2011年春节,当姚彦慈从美国兴冲冲地回到台湾桃园的外婆家时,外婆对这个“天外来客”非常冷漠,客气地说“你好”“喝茶”“我要睡觉了,再见”……而最令姚彦慈揪心的是,外婆的饭量变得很小,残余的智力还在支撑她的自尊,她拒绝让人喂食。可她的手不时地发抖,即便是最简单的用勺子往嘴里送饭的动作,也常常失败。不小心打翻了喝水的杯子,她则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眼神里充满了畏怯。动作上的难以接续,让外婆失去了对食物的渴望,她每一顿都吃得少而艰难。这一幕,让姚彦慈看到了真实的老与病。
  
  姚彦慈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外婆是她儿时的整个世界。那时,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姚彦慈一直住在外婆家。外婆做得一手好饭,有讲不完的故事,她时常骑着自行车载着姚彦慈去郊外,祖孙二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从高高的坡上,全速地冲下去。坐在自行车横梁上的姚彦慈和外婆一起尖叫,一起欢笑。那样的欢乐贯穿了姚彦慈整个童年与少年。
  
  2010年夏天,从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本科毕业后,姚彦慈远赴美国旧金山设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姚彦慈每周打电话给外婆,告诉她自己学会了做饭、洗衣……她依然喜欢骑自行车,喜欢从高高的坡顶冲下去。她说:“外婆,等我回去了,我骑自行车载着你去旅行……”
  
  可是,2011年5月的一天,姚彦慈接到姐姐的电话——外婆病危。等姚彦慈赶回台湾时,外婆已经停止了呼吸。外婆的离开,令姚彦慈觉得生命中的一部分被生生地剥离了,那么疼,那么持久,仿佛永远都不能治愈一般。
  
  回到美国后不久,姚彦慈面临着毕业设计。要知道,这可是同学们纷纷“放大招”的时机。可是,姚彦慈在大家激情四射的畅想中,选择了一个十分冷僻的设计——她要为像外婆一样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设计一套最实用的餐具。
  
  体味天下外婆
  
  为此,姚彦慈选择了去学校附近的老人院做志愿者。在那里,她认识了无数“外婆”。
  
  她给“健忘症奶奶”发睡前药。“健忘症奶奶”说:“达令,你今晚下班怎么回家?”姚彦慈回答:“坐火车。”奶奶叮嘱她:“那你自己小心,不要和陌生男人说话。”姚彦慈回答:“好的。”奶奶又说:“要说也要和长得好看的男人说话。”两分钟后,姚彦慈给她喂完药,扶她躺下,她又问:“达令,今晚你怎么回家?”……
  
  患帕金森病伴随阿尔茨海默病的、曾经是地球物理学家的“外公”,晚上不肯睡觉,把房间弄得一团糟,穿着宽大的睡衣猫着腰埋头在抽屉里翻找东西。姚彦慈经过他房间门口,举起手上拿着的一盘三明治说:“John,你饿不饿?要不要吃三明治?”“外公”抬头扫了她一眼,摇摇晃晃推着四轮推车过来,说:“好吧,我吃点。”“外公”抬手从睡衣口袋里掏出一堆乱七八糟的扑克牌,开始认真地数起来:“我给你钱。要付你多少?”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姚彦慈不断更新自己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她写下了上万字的工作日记,并且拍下了许多“外婆”“外公”日常生活的照片。
  
  慢慢来
  
  回到学校后,姚彦慈继续在方案上死磕,从研究、设计到选材、开题,她一手包办。为了让自己的设计考虑到老人的每一份用餐需求,她每个星期都去老人院陪“外公”“外婆”吃饭,并拍下他们用餐时的视频,一遍又一遍地研究,力争在每一个细节处体味他们的需求。
  
  姚彦慈的努力,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这份对外婆的承诺,也在慢慢实现。乍一看,外人还以为是儿童餐具,但其实鲜艳的红、黄、蓝色做成的餐具,可以让老人多吃24%的食物。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其中的21个“暗藏玄机”:每只碗的底部都是倾斜的,这样饭菜就能自然地偏向一边,老人们就不用费力地聚拢饭菜;勺子的把手是弯曲的,这样放在碗边就不会滑了;勺子的边缘也做成了贴合碗边缘的曲度,这样,挖到的饭就不会掉落;杯子的把手部分,做成了大大的环,当老人把整只手都伸进去,食指刚好“卡”在上部最窄的地方,杯子不会轻易被打翻;而碗底部的橡胶,会牢牢抓住餐盘表面。
  
  看着自己用四年时间做出的成果,姚彦慈信心满满——全球有4750万名像外婆一样的老人,正在饱受阿尔茨海默病的折磨,不能好好地、有尊严地吃上饭。
  
  姚彦慈有着更大的“野心”,她要找到投资人量产它。带着这套成品,姚彦慈在严寒天飞到纽约找投资人,却吃了闭门羹。朋友告诉她,可以去试试斯坦福大学长寿中心举办的比赛。结果,这个“不起眼”的餐具打败了52个参赛作品,拿下了2014年比赛的头奖。
  
  当时作为评审的美国最大疗养院的负责人,几乎是哽咽着给了姚彦慈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寻找这样的产品很久了,都没能找到,没想到竟然有学生会这么用心把它做出来。”而头奖赢得的1万美元奖金,全部被姚彦慈拿来做产品研发。
  
  2014年姚彦慈发起众筹,2015年第一批产品做了出来。她给自己设计的餐具起名为Eatwell,这种餐具在美国卖得几乎断了货。姚彦慈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着一个又一个老人使用她设计的餐具,从容地享用美食。每当此时,她都会在内心感叹:“如果外婆能用上该多好。”
  
  她内心的思念与疼痛也在这样的设计里得到缓解,但遗憾一直都在:“如果当时我知道这种病这么严重,我一定会在外婆还在的时候多陪陪她。”
  
  毕业后,姚彦慈在旧金山成立了工作室,继续她的老年产品设计。每当沉浸在设计里时,她觉得外婆一直都在身边,给她呵护、宠爱,也给她温暖的灵感。她说:“我们常常想,长辈老了以后,一定要多赚点钱给他们,让他们住大房子。而他们真正想要的,仅仅是你耐心地听他们说说话,陪他们吃一顿饭。当他们不小心把汤汁洒在桌子上,或者吃得满脸是饭粒的时候,他们也会渴望你微笑着替他擦去,而不是责备,就像他(她)在你小时候那样。”
  
  没关系,慢慢来,这是今年30岁的姚彦慈每天都说给自己和外婆的话。

上一篇:底层情话

下一篇:如果你无路可走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