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故事文摘 > 人生故事

“多”与“少”的博弈

5/31/2019 4:03:16 PM 人评论

这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厅。人们井然有序地往盘子里添加食物。我身前有个五六岁的孩子,他拽着妈妈的衣角,轻声说了句让我为之一震的话:“妈妈,也可以少一点!”这句话,我很欣赏。现代社会,孩子都跟家长学,精明得很,逢上免费的,一定会说给我多来…

  这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厅。人们井然有序地往盘子里添加食物。我身前有个五六岁的孩子,他拽着妈妈的衣角,轻声说了句让我为之一震的话:“妈妈,也可以少一点!”
  
  这句话,我很欣赏。现代社会,孩子都跟家长学,精明得很,逢上免费的,一定会说给我多来点,宁可浪费,首先得保证自己撑饱喂肥,剩大量食物于杯盘狼藉中。而这个小绅士,竟然这样出人意料地要求妈妈少点。在我看来,能说个“少”字,就不简单,懂得节制和体让,有很好的教养。
  
  我在五六岁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觉悟。我出生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因为“少”,让我对“少”始终保持着警惕。母亲烧红烧肉,总能引发一场捍卫“多”的大战,盘子里有限的肉,教我懂得了多与少的辩证法。我想多吃,姐妹们就必须少吃,相反,我吃得少,肯定是她们多吃了。于是,装肉的盘子被我揽在怀中。
  
  我母亲在旁边讲“多吃”的坏话,她说,多吃容易肚子疼,还会长得猪头猪脑读书不聪明。这些话让我更为紧张,我大声嚷嚷,那就让我一个人肚子疼长得猪头猪脑读书不聪明吧。总之,红烧肉是不能少一块,谁要把筷子伸过来,我就一拳打过去,响起一声哭喊。
  
  因为,我的童年心中时时怀着对“少”的恐惧。
  
  选择“多”,无疑是贫穷环境下养成的思维。在这种思维定势下,进取的意义,往往意味着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自己多吃多占。生存的法则,就是宁多毋少,不让自己吃亏。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相反人们会自愿主动选择“少”。
  
  我外甥在意大利罗马留学,他说当地居民生活十分悠闲,相对匆忙的都是游客或外来人口。本地人宁愿把大把时光用来闲聊、晒太阳、推着购物车闲逛。我问这样是不是会影响他们的收入?这就是问题所在,外甥说,奇怪的是这里人似乎都宁可不多要,他们愿意接受“少”一点,少点也够了。
  
  也是,对于欲望的满足,多了之后还有更多。古罗马灭亡前,那些贵族终日宴席,美味的鹅肝,撑得胃装不下的时候,就将腹中食物吐掉,再吃,宴席中鹅肝与葡萄酒,一刻不停,没有休时。此处之“多”,给人生带来多少堕落感和犯罪感啊!
  
  第一次吃神户小牛肉的时候,很欣赏切片上大理石般的花纹。因为少,因为美味,因而贵。既然贵,那就少食。其实我们的身体需要那么多蛋白质吗?看一看我们的环境,毒与假的食品和物品,铺天盖地地拥来,塞满了生存空间,真的需要这么多吗?还是少点、精点、健康点、绿色点、低碳点吧。
  
  多与少的博弈,有时是一个人内心的一场战争。弃“多”取“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内心抑制贪欲,战胜自己。
  
  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选择“少”的时候了,比如:
  
  身体脂肪层层堆积,营养过剩,腹部几道“救生圈”,还需要选择过“多”的蛋白质吗?
  
  已经将天下财富,攫入囊中,还需不择手段,挖肉补疮似的“多”赚吗?
  
  牺牲健康,牺牲环境,牺牲资源,发展速度够快了,犹嫌不足,还需要“多”快呢?
  
  人生境界与社会文明,皆存在于“多”与“少”的博弈中。
  
  物质与财富已累积得越来越多,无须对“少”怀有戒心了,在满足需求时,需要听听那个孩子的话:“也可以少一点!”
  
  编辑手记
  
  有的人对“少”怀有恐惧,只是因为他们曾被生活所迫,并在日复一日中有了这样的思维定势。有的人没有经历那样的饥荒岁月,不必有那么多的耿耿于怀,但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却有着同样的“饥荒”思维。到底我们的身体需不需要,到底我们的生活怎样才算富足,这是“多”与“少”的博弈,也是贪婪和需求的较量。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少一点,回归到我们真正需要的限度,也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并享受“少一点也可以”?

相关教程

  • 人生是一道数学题

    22岁,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就已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同时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伸来的橄榄枝……一连串的收获与荣誉,特牛,特耀眼。这个耀眼的牛人名叫刘路。刘路,1989年出生于辽宁大连,…

    5/31/2019 6:31:40 PM
  • 在通往终点的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

    58岁的李宗盛,一辈子都在与喜爱的音乐为伴。这个让无数人泪流满面的歌者,其实还是一个做琴的手艺人。6岁那年,他在一把借来的吉他上,学会了第一个和弦,那也是他第一次知道音乐的美妙。一把破吉他,就这样让当年那个在喧哗的世界里看起来有点傻,在喋喋不休的人群中挺…

    5/31/2019 6:28:31 PM
  • 阿里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去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SteveBallmer,Steve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Cisco竞争,和…

    5/31/2019 6:23:35 PM
  • 李连杰的“人生平等”论

    一次,李连杰给大学生们作演讲。在互动环节,有大学生向他发问:“人生是不可能平等的,就像柳传志、马云,他们那么有钱、有地位,我们怎么可能与他们比?”李连杰连连摆手,并亲切地说:“人生是平等的。且看:我们生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身子…

    5/31/2019 6:13:00 PM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