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派遣士尹池到宋国卧底,发现堂堂相府竟建在民居中,国力不盛耶?在一个国家里,官民房子之间的距离,就是官民之间的距离。官民杂居,君贤而相慈也,民心亦必牢固。对头的“好”,就是自己的“坏”,即使攻下宋国,也要被世人耻笑,不如止戈为武。
见好兆头无须收,见坏兆头才该及时回头,调整方向。或因“好”而收,或因“坏”而收,都是为了获“利”,与“利”挂钩,怎不敢冒险一试?有一句警世心得:“勿沉恋有利之地。”人生之于“得”,要适可而止,不可太贪,这样才能保持头脑冷静。
复杂的就是这个“收”字了,它是基于客观“好”“坏”的主观判断。然,“坏”往往藏在“好”的表象里,士尹池能看出来,也有人给蒙蔽了。
汉室摇摇欲坠,董卓再难翻身,曹操也大伤元气。袁术认为“好”时机也,想收渔翁之利——称帝。大不韪之举成众矢之的,曹刘吕孙合力夹击,袁术一败涂地,落得急火攻心而死。“坏”“好”若判断失误,收与不收都无所获。《三国志》评价得好:“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收”是有目的,是短暂的,否则就是缩头乌龟。孙膑为势所迫收敛锋芒,范雎也不得已隐姓埋名,司马懿更是装痴卖傻,不但保全了自己,还成就了平生理想。这些成功人士善于借这个缓冲平台,审时度势,摸清虚实,养精蓄锐,以待良机,或可出其不意。若无重起东山之日,亦能确保已有成果。宋太祖忌惮开国诸将,担心重新上演“黄袍加身”,索性把心一横。前代君王中多有因诛杀功臣而遭受非议的,孙子亦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亦是收;兵不血刃,是更高明的战法。
太祖择日宴请诸将,在饭局中暗示:尔等该释兵权了。诸将把这“坏”瞧得真真的,然无可奈何,赶紧“收”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将士一生戎马,舔血于刀口,能颐养天年,何尝不是好事?人生若已至悬崖,不如勒马看风景。《阅微草堂笔记》如是说:“悬崖勒马,可谓大智。”
“见坏就收”,至理之言也,而至理之下又蕴藉着这样一条思路:捏准事件的本质,到底是好是坏?判断势头的趋向,掂量好一路的风险,再谈收与不收。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