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既然道不弘人,道为什么对人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还要弘扬道德?
其实,当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时,孔子就毫不委婉地回答:“君子固穷。”这不仅是在子路天真烂漫的额头上猛击一棒,也是对一般人理解的道德有效性的当头一棒。
但是,孔子对子路的回答里,“君子固穷”四个字后面还有六个字:“小人穷,斯滥矣。”这六个字和前面四个字是对照着说的,是把小人和君子做对比说的。什么叫滥?滥就是河水泛滥。河水在河床里面流动时,是有它的规则和道路的,一旦泛滥,就没有规则了,没有正当的道路了。小人亦然:他的欲望不能实现,他的事业不能成功的时候,就会像河水泛滥一样,没有方向、没有原则,无所不为。
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有没有道德的约束,有没有道德的信仰,结果是不一样的。君子固穷,但穷且益坚,穷不失志,“久约不忘平生之言”(《论语·宪问》)。他永远有尊严,永远有人格;即使在困窘之时,仍然有那样的一种精神,有那样的一种气质,仍然高贵而凛然不可侵犯,不会变得猥琐,这就是君子。
他的人格不会因为穷而堕落。
他的精神不会因为穷而萎缩。
他的气质不会因为穷而委琐。
这难道不就是道德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吗?
小人正相反。在得志的时候,小人也许还有一些派头,一些模样,一旦“穷”,他就会失去方向,就会无所不为了,用孟子的话来讲,就是“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就会下流,就会堕落。这个时候不用别人来收拾他,他自己就会自轻自贱。
所以,最大的失败一定是人格的失败,最大的穷一定是人格上的穷。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这就是道德的有效性。道德不会保证我们成功,但是道德能够保证我们不会堕落;道德能够保证我们在失败的时候仍然是有精神的。
在《论语·卫灵公》里面,孔子对子路还说了一句话:“由,知德者鲜矣!”
显然,在和子路的对话里,孔子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道德的内涵,对于道德的最高境界,真正理解的人太少了。很多人都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理解道德,做好人的动力就是好人有好报,而这“报”,还就是很现实的功利之报。
所以,孔子很感慨地对子路说,仲由啊,能够对道德作透彻理解的人很少啊。
孔子是在感慨:知道道德并不保佑我们成功,而只是保佑我们成人的人,很少啊!
知道成人比成功更重要的人,很少啊!
把追求成人看得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人,很少啊!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