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遗憾
陕西—考生
张爱玲是上海滩的传奇,用贾平凹的话说,她是个“会说是非的女狐子”,她总“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张氏的文笔也很不错,时而隽永,时而辛辣,哪一本书不是风靡全国几十年?可是,为什么张爱玲直到今天都只是一个“著名作家”,而鲜有书评家尊其为“伟大作家”呢?
我想,张氏的遗憾,缘于她自已为自己设定的小环境。
张爱玲的书多写些上海滩老弄堂里大家族的细屑小事,多写些白流苏们的爱情。而20世纪里人世间的沧桑巨变、民族的大悲大喜,便都只成了搭建起来的一个个舞台背景,隐在这一段段儿女情长背后,只为证明这些传奇恋情足以“倾城”。时代的大背景、民族的大环境,就这样隐隐约约、影影绰绰存在于遥远的地方,让人看得不真、觉得不深。而张爱玲,却沉溺在自己过去簪缨世家的小天地里,偶尔探出头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便又缩回去,继续她小环境里琐细的感情描摹。
20世纪,文坛巨星们闪耀于天空,而这些文坛骄子,正是把自己融入时代洪流的大环境中,正是把自己的才情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鲁迅为民族疗伤医疾,以尖锐的文学匕首刺向时弊,他是我们的民族魂;夏衍敢为人先,一篇《包身工》,让人们关注更多的“芦柴棒”;何其芳从重庆奔赴延安,摆脱了田园牧歌的空虚,把握住了民族的脉搏;沈从文从古都遥望湘西,为纷乱的中国呼唤净土……他们,让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大环境中,与最广大的民众一起沉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时代回馈他们的,是他们的千古文章、文采风流,是青史上的美名永垂、万人敬仰。
很显然,张爱玲没有这样做。终其一生,她也没有摆脱没落世家代言人的角色,她的心也没有走出过雕栏画栋的宅院。这个积蕴深厚的环境让她有“出名要趁早”的强烈意识,却把她的思想钳制了,限制了她取得更大的成就。张爱玲的杂文其实对人性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的,只是囿于社会阅历的不足和接触人群的单一,她无法写出更多有深度的文章。不然,以张爱玲的才情,怕会有更多的经典传世。
天井四方方,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或许,张爱玲的遗憾正在于此。斯人已去,留给我们的,只是高墙庭院里一个美丽但却苍凉而孤独的背影。
阅卷老师点评
作者以张爱玲为例来谈个人成就与环境的关系,眼光独到,取角新颖。作者以张爱玲未能被尊为“伟大作家”的原因来表现宏大环境能促进作家成为文坛巨星的主旨,立意深刻,一个中学生能有如此认识,实属难得。此外,文中还列举鲁迅、夏衍、何其芳、沈从文与张爱玲进行对照,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及文化底蕴。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