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感悟”
(安徽一考生)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一捧清茗,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页,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
读是感悟。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涂中”,为的只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伟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忧愁幽思,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悟出的是坚韧。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的羞涩,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悟到的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愁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品读三毛,读到的是身处大漠却热爱生活的乐观爽朗,读到的是怀抱天堂鸟笑意盈盈的脸庞,悟到的却是快乐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忧伤,痛失爱人后沉浸在生命中的绝望。
读书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朦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
漫漫人生长路,在悠然的午后时光中感动,在静谧的午夜时分流泪,在微明的晨光曦微中彻悟,不失为美丽。
因为读书,因为感悟。
心灵得以升华,生命得以升华!
得分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抒情散文。围绕“读”这一题旨,考生通过对庄子、李白、司马迁、李清照、苏武、谭嗣同以及林黛玉、三毛等人物或文学形象的仔细品味和认真解读,把读与感悟联系起来,抒发“因为读书,因为感悟。心灵得以升华,生命得以升华”的感慨。此外,文中诗句的大量引用,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语言铿锵有力,读来朗朗上口,余音绕梁。
经典事例
庄子、李白、司马迁、李清照、苏武、谭嗣同、林黛玉、三毛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