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2006年四川卷)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2006年是改革开放后四川省的第一次自主高考命题,而话题作文“问”则是独辟蹊径、平中见深的好题。它属于传统的“启发型”话题作文题目,既有继承创新,又显得宽泛深刻,想得高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从导语来看,导语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地指明了“问”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情状:好问与不问,有疑就问与三思再问;第二句话则进一步将文意引向纵深,不但指明了“问”的范畴,而且还强调了“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自古至今,文明之发展、社会之变迁等等,无不始自“问”,发至“问”,终“至”问……总之,该话题范围宽泛,不管是写“问”的方式、“问”的对象(例如,身边勤学好问的人、古今名人事迹等),还是“问”的内容(例如,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深奥的天文地理疑问等等);不管是讨论“问”的性质、目的、意义,还是作用,都是合题的。考生写作时需抓住导语,深入挖掘,选择一个角度或者多个角度,按照试题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
写作思路提示
可以有两种写作思路。一、贴近日常学习生活,选择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好问”有何好处?“好问”之人有何表现?有何值得褒奖的品质?有何值得弘扬的精神?如何才能变得“好问”?“不问”又有何坏处?“有疑就问”好吗?是盲目轻率的表现吗?“有疑就问”就是好的表现吗?而“三思再问”对吗?“三思再问”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等等。二、可以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目光投向历史苍穹,写古今中外名人事迹等。例如,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求教;爱迪生一生共有3000多种发明,申请专利的就有1300多种,这既是他勤奋的结晶,也是他凭借“好问”的本性而获得的灵感。全文可采用单向思维,或正向思维,抑或深入一步,采用双向思维、多向思维来写作。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