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教程  > 教育 > 高考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

6/13/2021 11:40:06 PM 人评论

高考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

执子与通子

(福建一考生)

看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一个沉稳而平滑,线条柔和;一个棱角鲜明,光芒四溢,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歇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绿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骑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三十八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阑干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我们在通子们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学会从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中学会包容,通子们教我们学会适应,沉稳柔和如圆。我们在执子们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学会坚持,从嵇康绕梁的琴声与阮籍的恸哭而返中体会信念与力量,执子们教会我们闪亮自我,坚持信念,棱角分明如星。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

得分点评

考生从两幅图出发,巧妙联想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两种人:通子与执子。执子沉稳平滑,豁达闲适,执著于事业;通子棱角分明,无所畏惧,包容于人事。考生辨证思考,深入腠理,探究辨析,表达了无论是执子,还是通子,都各有千秋,都是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的思想。文章立意高远、气势磅礴、开阖纵横、思辨色彩浓厚,大量的诗句文句的恰当引用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名人名言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

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

——司马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嘉泰普灯录卷十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

相关教程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