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周末和Emily去书店,书店的二层好像正在举行一个讲座,我好奇,非要拉着Emily去看看。
说是讲座,倒不如说是一个分享会更加恰当,主题叫作“活在当下,旅行在当下”,分享者是一个25岁左右的女生,讲着她是如何在国内外穷游,还拍了许多漂亮的照片。这个女生的口才很好,她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把钱存在银行里,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
我不爱旅行,怕折腾,也怕阳光和风沙大的地方,再加上有哮喘的毛病,哪怕真出去也要选一个不冷不热、酒店舒适的地方。在娱乐方面,我能想到好多好玩的事情,但是旅行绝对不是其中一个。
即使是这样懒惰的我,听到这番宣讲还是会考虑——是不是真的应该出去玩玩?我问Emily怎么看,有没有觉得内心的小宇宙被点燃了,恨不得立刻就订机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谁知道,Emily冷哼一声:“你就听这人胡说八道吧。”
“人家怎么胡说八道啦?”我的醉意尚未退去,“你快请假,我们下周就出去玩。”
“稿子写好没有?书看完没有?”Emily敲了一下我的脑袋,“年轻人要是都像她这样活在当下,我保证,过不了三年就得后悔。”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啊。”我耸耸肩,“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受伤以后第二天就会康复。对于一些人来说,旅行可能是唯一能让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事情。”
“现在开心有什么用?以后租不起房子的时候,就等着哭吧。”
我吃太饱,困得不行,实在争不动,对Emily翻了一个白眼,就去书台处结账了。
【 二 】
和Emily讨论完这个问题以后,我发现豆瓣上一个旅行小组里突然冒出一个帖子。作者出生于1980年前,是一个资深的旅行爱好者,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去过很多地方,也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遇到很多有趣的人。
在32岁生日的那天,她突然发现,在生活中除了几个文件夹的照片,还有一沓明信片之外,几乎没有剩下什么东西。虽然有一些网友在评论里安慰她,但是大部分人都在嘲笑她,说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旅行这些宝贵的精神经验,根本不是金钱可以计量的”诸如此类的话。
在很多的讨论中,大家把物质和精神对立起来,甚至认为精神优于物质,而我则更愿意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整体。好友曾经向我科普过一个知识,就是贫穷更容易导致人变笨,然后逐步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而本来物质条件比较好的人,恰恰由于时间自由,不必日日思考如何生存下去,反而拥有更多时间去学习,获得更多提升个人的机会。
这位后悔当初旅行太多的作者,不知道是不是也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中。年轻的时候,住在隔断间里,和朋友喝掉一瓶啤酒就能高兴很久,所以辞职去旅行是一件相当潇洒的事情,也会成为“活在当下”的榜样;只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在急速下降,稍微吃点苦就腰酸背疼;除了自己生活之外,也要考虑起怎么照顾父母养老的问题。
实际上,无论是放弃工作去旅行,还是决定要为人类自由而奋斗,这些折腾实际上对自己、对社会都有比较正面的意义。甚至说,你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当个小清新到处拍拍照,也没什么不可以。
只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太耽误赚钱、念书,这两样都是自由生活的基石。当梦想的机会降临之时,它们得能帮你更好地抓住、实现梦想,否则其他人打算出门度假的时候,你却只能深陷于现实杂务。要从这个困境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是完善自己的技能包。
有技能包,有钱有自由;没有技能包,看遍天下风景也难有好生活。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