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事业的峰巅就是成功,兜里的钱用不完就是成功,有香车美女相伴就算成功,头上的光环一圈套一圈就算成功。事实上,这远算不上成功。
比如,登山运动员登上峰顶算不算成功?在很多人眼里绝对是成功。这就是惯性思维或者说错误思维在作祟。
一位英国登山者用照片记录下珠峰所见:山下各式姿态的登山者遗体。从形态上看,有人上行,更多的却是在下山途中。他们下山时失去了生命,遗体没有腐烂,如白瓷的塑像一样。这是成功还是失败?至于别人给他们如何封上光鲜的称号,他们也不能知道了。
假如在“巅峰”放着有“英雄”的荣誉外加100万美金和下山保命两种选择的话,我想那些死者在活着的前夕多少会有人置“英雄”的荣誉和巨额美金于不顾,毅然选择下山保全生命的。可问题是他们在上山的时候,为了登上峰顶成就“我为峰”,倾尽了全身力气,到顶之后再没有下山的体力了。还有的人,对下山的难度估计不足,错认为,爬得了山就下得了山。登过山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人登上山顶就兴高采烈,得意忘形,却不知能否安全地下山,还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未知数。在珠峰上,由于体能消耗殆尽,没力气走下山,活活被冻死的登顶者并不鲜见。可以说,从这种意义上讲,体力的均衡分配比毅力更重要。
就登山而言,什么是成功?那就是既登得上山顶,又下得了山脚。只能登峰巅,下不得山脚,或葬身于巅峰和下山的路途之中,英雄不成成先烈,那只能是失败的铺路石。人生以及人生的其他视野也是同理,有的人只想当大官、创大事业,体力分配欠智慧,不是英年早逝,就是拖垮身体。尤其是英年早逝的“官人”,自己“山登绝顶我为峰”没过几年便撒手人寰,实在得不偿失。所以,不到“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时,一定不要将自己的体力用尽。还有的人,登上巅峰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找不着北,只认“声色犬马”,让“四大家族”毁了自己,成为晚节不保的典范。还有在生意场上的人,为钱“销”得人憔悴,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保命,更是人生的悲剧。
成功首先就是活得下来,活得痛快,活得健康,活得让家人高兴,其他的不是不重要,而是不是最重要。其次,登上峰顶的人,看他(她)是否谨慎、谦卑、感恩、敬畏,没有这些成分在体内支撑,这样的人十有八九登得了巅峰却下不了峰巅。常言道:上山考的是体力和运气,下山靠的是技术和修养。假如没有“技术和修养”,就免不了成为上得了山而下不了山的陪葬品了。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